淺談中國功夫,感受中華武術文化核心

淺談中國功夫,感受中華武術文化核心

文|筆下有鹽

說到功夫,你會想到的是什麼?是小說裡還是影視劇中血雨腥風的打鬥場面?如果只是想到這點,未免也膚淺了點,做為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化,功夫或者說是中華武術文化在歷經人類社會的文明洗禮後,

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中華武術特有的武術文化核心:引領習武者認識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修養身心教會我們做個正直善良的人;把中華武術發揚到世界各地;

起源與發展

遠古時期,農業生產技術落後,為了解決溫飽,透過狩獵是人們得以解決飢餓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而在狩獵過程中,人們逐漸積累了劈、砍、刺的技能,這些技能形成了最初的武術技術。到了氏族公社時代,部落之間為了爭奪食物及領地,經常發生部落戰爭,一方動戈,繼而出現武,為了生存,人們開始從搏鬥中反覆練習著一擊、一刺、一拳、一腿,武術逐漸形成。而在這個時期,武術給我們的感覺更多的是暴力,這是由特定的歷史時期給人造成的特定感覺。

隨著中華民族文明的不斷髮展,春秋戰國,楚莊王曰:夫文

止戈為武

。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財者也,到這裡,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這“武有七德”便貫穿中華民族文明歷史長河,跟著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一直延續到今天

淺談中國功夫,感受中華武術文化核心

武術起源

武功的招式——別樣的種類繁多,別樣的人與動物、人與自然。

今天,以動物命名的武術拳法名稱可以說的種類繁多,如我們比較熟悉的龍拳、蛇拳、虎拳、豹拳、鶴拳、螳螂拳等等,而經常看武俠小說或武俠電視(電影)的武俠迷,一定對金庸筆下的降龍十八掌、打狗棒法、泥鰍功、蛤蟆功、獅子吼、金雁功、鱷魚剪、龍象般若功、虎爪絕戶手、千蛛萬毒手、三陰蜈蚣爪等武功招式耳熟能詳。

這些拳法、招式,往往都是變化莫測,威力無邊,武林中人個個無不痴迷。拋開武功高低,為什麼這麼多的動物會出現在武功招式命名中?我想,應該是習武者在生活中觀察到動物的動作、形態,而這些動作、形態引起了他們的興趣,進而把它們融匯到功夫中,這大概也算是我們最早的“仿生學”了吧。而這不正是人與動物和諧融為一體的表現嗎?

除去以動物命名的武功招式名稱,太極、八卦、吸星大法、九陽神功,九陰真經,葵花寶典,北冥神功,吸星大法,乾坤大挪移等等武林中頂級的絕世神功,大都或多很少的映襯著自然的影像,無不讓我們眼花繚亂,歎為觀止,學會一招足以讓武者名震天下。

而這些絕世神功往往都是講究人心合一,俠者練成,懲惡揚善,保家衛國,留美名於江湖;邪者練成,作威作福,走火入魔,危害武林,最後也逃不了不好下場的命運。

細細思來,無論是與動物或自然,武功都與他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從這方面來說,與今天我們提倡的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觀如出一轍。

淺談中國功夫,感受中華武術文化核心

武術招式

武俠小說裡的武功——有溫度、有熱度,兒女情長,懲惡揚善,保家衛國;快、準、狠,江湖情義,快意恩仇。

說到武俠小說,總少不了金庸與古龍,當然也繞不開他們的武功。

金庸筆下的武功一招一式,招式很多,眼花繚亂,層層遞進,變化莫測,如九陽神功,九陰真經,葵花寶典,北冥神功,吸星大法,乾坤大挪移等等,武功越厲害越不需要兵器,以至於功夫出神入化時樹葉也能取人性命。

這裡的江湖有險惡,有仁義,兒女情長;這裡的武功很熱,很複雜;這裡的武功懲惡揚善,保家衛國。

相對於金庸的武功,古龍筆下的武功則顯得簡單了些,說他簡單並不是說功夫不強。他的小說裡,武功大都少不了兵器,“小李飛刀,例不虛發”、“風雲第一刀”、“天涯·明月·刀”“三少爺的劍”、“流星·蝴蝶·劍”、“情人箭”、“七種武器”等經典數不勝數,這裡的武功無招無式,快,準,狠,簡單又直接,先生痴迷的功夫是唯快不破、一刀致命、一劍封喉,以至於快到倒下了還能感受到血的溫度。先生筆下的功夫沒有最快,只有更快。單從這一點來講,古龍的江湖很複雜,但他的功夫簡單又純粹;這裡的武功有情有義,恩怨分明。

讀著一本本小說,字裡行間都能讓我們熱血沸騰,靜下心來沉思,小說裡虛構的武林中人憑著一身武藝行走江湖,有江湖就有人,有人就有善惡,而結局無不都是邪不勝正。

這些都教會我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時刻指引著我們做個正直善良的人。

淺談中國功夫,感受中華武術文化核心

金庸武俠小說

電影裡的武功——讓世界認識中國功夫。

《定軍山》是中國第一部電影,也是第一部武俠電影,這意味著中國開創電影這門藝術是以“武俠”為載體的。有武俠,自然少不了功夫,這足以說明功夫在中國電影的地位。

而作為動作電影,最直接、最直白的就是把功夫展現在人們眼前。用什麼展現呢?答案是功夫演員。

說到功夫演員,李小龍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

他7歲開始學太極拳,1954年拜葉問為師學詠春拳,練過螳螂拳、洪拳、少林拳、戳腳、節拳、白鶴拳等拳種,此外,他還研究西洋拳的拳法。學百家之長,融會貫通後終於自創截拳道。

他透過《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死亡遊戲》等功夫電影,讓世界認識了中國功夫,Kung Fu(功夫)一詞因他而寫入英文詞典,國際武術權威雜誌《黑帶》列為“世界七大武術名家之一”,美國報刊讚譽他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被德國漢堡大學選為“最被歐洲人認識的亞洲人”。

他短暫而傳奇的一生,獲得的榮譽無須我們再贅述。作為我國功夫片電影的開創者和截拳道的創始人,為中國功夫走向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正是因為他,

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興起了學中國功夫的熱潮。

淺談中國功夫,感受中華武術文化核心

李小龍銅像

結語

無論是武功招式,還是武俠小說,亦或是功夫電影,他們所反映給我們的只是中華武術文化的冰山一角,而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文化,它值得我們每個人自豪,也值得我輩傳承發揚下去。

(本文為作者原創,轉載請聯絡,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