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告訴我們:父母的愛,要有邊界感

《小歡喜》告訴我們:父母的愛,要有邊界感

01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火遍全網,這部劇給父母們上了活生生的一課。

其中有這麼一幕,讓我記憶深刻:孩子丁一,活脫脫就是所有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他不僅乖巧聽話,成績優異,還考上了眾人眼中可望而不可及的清華大學。

然而,剛考上清華大學之後,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他跳樓自殺了。

這一幕戳痛了無數父母的心,人們怎麼也想不明白:這麼一個優秀的孩子,有什麼想不通的?為什麼要輕生呢?

原來丁一從小就喜歡地質,他想要報考地質大學,但是他父母死活不讓,堅決要求他報考他一點兒都不喜歡的清華大學金融專業。

夢想沒了,丁一就感覺失去了活著的意義。由於內心極度痛苦,他患上了“重度抑鬱症”。

《小歡喜》告訴我們:父母的愛,要有邊界感

他在信裡寫道:“我希望有一天,早上醒來,面對的是爸爸媽媽愉快的笑臉,面對的是老師輕鬆的問候……我希望我很快長大,成為一個真正的大人,可以承擔起現在所有覺得沉重的負累,那個時候,我說不定也可以有自己的孩子,可以讓他們過得輕鬆快樂,可以讓他們不要像我這樣累,可以往更遠的地方飛。”

你看,一個鮮活的生命,就在父母的強加干涉中,隕落了。

他的父母,無疑是愛他的,一心為他打算。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上清華、學金融,將來才會有出息,所以他們才會強硬幹涉他的志願。

但是丁一的父母不明白,愛,也是需要有邊界感的。

《小歡喜》告訴我們:父母的愛,要有邊界感

02

上個週末,我在小商品市場也碰到了一位這樣強硬的奶奶。當時奶奶帶著孫女在買一個小鬧鐘。

那孫女看起來應該是個幼兒園的小朋友,挺乖巧,說話低聲細語的。

孫女看中了一個貓頭鷹造型的鬧鐘,但是奶奶非要她買小豬佩奇造型的鬧鐘。為此兩人僵持不下。

奶奶一開始也是好好勸導孫女的,她說:“你看這個小豬佩奇多可愛啊,女孩子嘛,都喜歡小豬佩奇的。還是買小豬佩奇好了。”

孫女卻說:“我不喜歡小豬佩奇,我就是喜歡貓頭鷹。”

《小歡喜》告訴我們:父母的愛,要有邊界感

後來奶奶就沒那麼和顏悅色了,虎著臉說:“小小年紀,知道什麼喜歡不喜歡!反正買回家都是一樣的!就買小豬佩奇!”

說完,對店家說:“就拿這個小豬佩奇,給我包起來吧。”

然後小女孩“哇”地一聲哭了。奶奶不理會她,不哄不騙,反而埋怨說:“現在的小孩子,太有主張了。這樣不行,這樣的孩子太難帶了。小孩子就應該聽話才好。”

我當時聽了這些話,心裡瞬間一涼。

一個鬧鐘,多小的事情,孩子都不能自己做主,非要由著奶奶做主。真不知道以後,這個小女孩在奶奶的壓制下,會變得如何。是終有一天奮起反抗呢,還是不堪重負心理抑鬱,抑或泯滅主見隨波逐流?

奶奶肯定是關心小女孩的,但是她把關心建立在強行對方遵從自己意願的基礎上,模糊了人與人之間該有的邊界。

《小歡喜》告訴我們:父母的愛,要有邊界感

03

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家長們總是打著“我是為你好”的旗幟,強行替孩子做主,而不願意傾聽孩子的心聲。

殊不知,孩子也是個獨立的個體。是個體,就必然有自己的個性。孩子不是家長生命的延續,所以家長不該把自己的意願,強行加於孩子身上。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可是愛,也是需要邊界的。

如果父母的愛沒有邊界,孩子會怎樣呢?

一、不懂得感恩。由於父母事事包辦,孩子就習慣了事事依賴。等將來父母老了,不能再為孩子遮風擋雨了,孩子自己不能獨立,卻還要責怪父母沒有能力,把所有的不如意都歸咎到父母頭上。

《小歡喜》告訴我們:父母的愛,要有邊界感

二、極度壓抑,精神抑鬱。就像《小歡喜》裡的丁一,他感覺不到自由的空氣,長期的負重前行,必然導致精神上的疾病。

三、叛逆反抗。不在壓抑中爆發,就在壓抑下滅亡。如果孩子的自主意識足夠強大,那麼總有一天,他會奮起反抗,而且是叛逆式的反抗,不管是非對錯,就是要跟父母的意思逆著來。

沒有邊界的愛,是一場災難,要麼害了孩子,要麼傷了自己,或者兩敗俱傷。

所以,真正的愛孩子,一定要跟孩子保持邊界感。父母有分寸,相互有界限,孩子才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