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姚啟聖對臺策論,今日也可能

康熙說是臺灣,姚啟聖便說朝廷收復臺灣應以政略為主,戰略為輔。恩威並用二者結合才是首要方略,他認為朝廷當堅持三必剿,三必輔。

其中,三必剿是:一剿其心,對以鄭經等為代表的臺灣最大利益者,只有讓他們徹承認統一,方能最終達到目的;二剿其兵,兵權才是臺灣與大清的最終屏障,也正是那支強大的臺灣水師阻擋了八旗騎兵的前進路線,唯有建立一支強大的水師力量,把臺灣水師徹底壓下去,也就是剿滅其兵,方能更好地實現統一;三剿其海路,海路是臺灣生存之本,單憑島內條件根本無法滿足其消耗。在不斷強大大清水師的同時,盡一切可能切斷其生命補給線,必定讓其人心惶惶。

而三必撫則是:一撫鄭氏祖上之功,鄭成功收復臺灣乃中華民族史上的一件壯舉,鄭成功也因此成為了人們的民族英雄,康熙應逐步拋棄以往狹隘的大滿族主義,而承認鄭氏收臺之功;二撫其民,在收復之前,要擺出姿態來迎接他們,迴歸之後,康熙仍然要拿出實質的措施來保證臺灣人民的利益;三撫“延平王”鄭經,適當給一些承諾,讓他心甘情願地同意臺灣迴歸祖國。

康熙聽完即表示“恩威相濟,撫剿並用”。姚啟聖則進一步表示,建立大清水師,戰船三五年即可打造好,但一位精於海戰的水師提督卻非要十年到二十年的身經百戰才行。並應康熙的詢問,推薦了臺灣水師主將施琅。原來,施琅當年是姚啟聖的學生,可以一試讓其棄暗投明。

以上姚啟聖的話,對今天我們統一臺灣也可以用,恩威並施,怎麼實施法,肯定和當年有一些變化,需要適應時代發展,國家的智慧,都考慮周全,我們就拭目以待就可以了。

當年姚啟聖窮困臺灣三個月,不許內陸與之來往,結果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