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一生兩度反叛,為何最後仍能被清廷接納?

施琅,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人(今晉江市龍湖鎮衙口村),祖籍河南固始,他出生時家境尚且富裕,但後來逐漸衰敗,於是他自幼從軍,十七歲時成為鄭成功之父鄭芝龍的部將,由於作戰勇猛,鄭氏父子對他非常器重。

施琅一生兩度反叛,為何最後仍能被清廷接納?

(施琅劇照)

1646年,清兵南下入福建,鄭芝龍降清,隨後清軍利用鄭芝龍的威望招降了鄭氏旗下一眾部將,其中也包括施琅。不過清軍主將李成棟非常輕視福建兵,施琅雖屢立戰功,但卻得不到應有的封賞,令其非常失望。

1648年,精神高度分裂的李成棟突然高舉義旗反正,這個為清廷蕩平江南和閩粵的悍將,一夜之間不知道受了什麼刺激,居然又扛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讓原本隸屬於李成梁的施琅不知所措。

隨後施琅在從廣東返回福建的途中遭遇了李成梁部下郝尚久的襲擊,敵我難分的施琅只好再度投奔鄭成功。

施琅在投奔鄭成功之初時還是備受賞識的,但由於施琅在一些戰略理念上與鄭成功不合,使得二人間隙叢生。

1652年,施琅不顧鄭成功命令,斬殺鄭氏舊將曾德,鄭成功盛怒之下逮捕了施琅父親施大宣和弟弟施顯,並迅速處死了二人,施琅得知父親弟弟被殺之後大怒,再度降清。

從《清史稿》的記載來看,施琅第二次降清的主要原因在於鄭施二人脾氣不對付。施琅為人驕縱,不願服軟低頭,常常惹得鄭成功不悅。而鄭成功也是自我意識較強的人,聽不得一點異見,雙方自然矛盾叢生。

其實在當時抗清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鄭成功應該團結所有能夠團結的力量,唯才是用才是。施琅在重新歸隊後,訓練軍水,頗有建樹,只要施琅不造反,鄭成功不應該四處打壓他。

但鄭成功對施琅的驕橫頗為不滿,就是不給他兵權,也不聽從他的意見,甚至對他的戰功不予獎賞,使得施琅積怨甚重,以至於不顧鄭成功顏面,殺死了曾德,令二人徹底決裂。

施琅一生兩度反叛,為何最後仍能被清廷接納?

(鄭成功畫像)

施琅二度降清之後並沒有立即得到清廷重用,當時清廷對於漢將已經基本喪失了信任 ,施琅很快被調往北京閒置,納入鑲黃旗漢軍。在京期間清廷給他的待遇極差,施琅妻子只得做女工補貼家用。

施琅二度降清之後不久鄭成功攻取臺灣,鄭軍利用臺灣作為大本營繼續攻掠福建沿海,清廷不得已又啟用施琅前往福建。

1662年,也就是康熙元年,施琅被清廷升任福建水師提督。在此期間他擊退了鄭成功之子鄭經的反攻,並多次上書請求清軍攻打臺灣。

不過施琅的建議沒有得到清廷的採納,當時主政清廷的鰲拜推行“首崇滿洲”的政策,大力打壓漢人。而施琅在福建手握重兵,自然受到清廷的忌憚,於是清廷又將他調回北京,直到三藩之亂平定之後,康熙皇帝才接受了施琅的建議,派他攻取臺灣,施琅在平定臺灣後被清朝賜爵三等靖海侯。

施琅一生兩度反叛,為何最後仍能被清廷接納?

(施琅雕像)

清朝爵位的等級非常多,功臣爵位共分為27個級別,其中侯爵分為四等,分別是:

一等侯爵兼一雲騎尉

一等侯爵

二等侯爵

三等侯爵

施琅所獲得的三等侯爵是侯爵中的最低一級,年俸560兩。

雖然施琅封爵不算太高,但是這個爵位在漢人中已經很不錯了,並且施琅的三等靖海侯是可以世襲的。

施琅一生共生有八子,由於施琅早已被納入八旗,因此施琅諸子全部都入仕當官,其爵位由其第八子施世範承襲。

至於為何讓幼子襲爵,其中原因史書並非記載。施世範死後,其爵位由施廷皋繼承,靖海侯的爵位一直傳到清朝滅亡。

施琅一生兩次降清,但最後仍以善終,且後世子孫也一直享有榮華富貴,這才明末清初的降將中是非常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