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一過60生命被迫倒數,被子女背到“瓦罐墳”自生自滅

你聽說過瓦罐墳嗎?中國古代流傳著一種可怕的喪葬形式,只要過了六十歲的老人,就會被子女送到瓦罐墳,子女每送一次飯,添上一塊磚,直到墳被封堵得嚴嚴實實,父母便安葬完畢,這詭異的喪葬形式究竟是怎麼回事?一向重視孝道的古人,怎會流傳下這樣的習俗?動動你的小手點個贊,帶你瞭解本期內容。

古代人一過60生命被迫倒數,被子女背到“瓦罐墳”自生自滅

瓦罐墳

殘忍的“瓦罐墳”習俗

“瓦罐墳”的傳說,長久以來都流傳於民間,但卻始終沒有出現具有說服力的證據,直到2011華中師範大學的教授劉守華,來到武當山下的呂家河村進行考察,才找到了“瓦罐墳”真實存在的證據,當地村民管這種墳叫作“寄死窯”,呂家河這個小山村裡,大大小小的寄死窯不下二十個,劉守華的考察團隊,在村民的指引下,翻山越嶺來到了一處寄死窯,發現這窯洞被鑿成了拱頂的形狀,80釐米的高度,窯內底部很是平整,剛好夠一個人躺下的大小,形狀確實如同一個瓦罐,“寄死窯”又被稱為“自死窯”。

古代人一過60生命被迫倒數,被子女背到“瓦罐墳”自生自滅

自死窯

古代的時候,老人一過60歲的生日,生命就正式進入了倒數,兒女將老人背到“自死窯”,然後每天都給老人送飯,每送一次,便會在洞口壘上一塊磚,當洞口被磚頭完全封死,便不必再送飯了,幾天之後,兒女們會將砌好的磚牆打破,將裡面早已活活餓死的父母拽出,再去進行第二次下葬處理。

送一次飯,砌一塊磚,直到“寄死窯”完全封堵,父母便在窯內活活餓死,你想象嗎?這居然是中國古代,千百年來流傳下的喪葬形式,那這可怕的習俗究竟是從什麼時候流傳下來的?這樣形式的喪葬又有什麼意義呢?

古代人一過60生命被迫倒數,被子女背到“瓦罐墳”自生自滅

時代的悲哀

瓦罐墳的出現

根據史料所述,瓦罐墳最先出現是在元朝時期,當時的華夏大地,漢族遭受了蒙古人的入侵,他們在中原大肆殺戮,百姓們四處逃難、勞動力和生產力減少,大片農田荒蕪下來,饑荒開始在華夏蔓延,當資源變得有限後,如何分配就成了最大的問題,老人的存在就變得非常尷尬,因為他們沒有任何勞動力,只會消耗僅剩的口糧,為了解決這個負擔,當時的人們便想出了“瓦罐墳”這樣的辦法,讓這些老人提前死亡,這樣就可以不讓他們消耗年輕人的生存資源,事實上,中國古代就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叫作“活子孫壽”,意思就是老人一但活過60歲,那多活的每一天,都是在消耗子孫的壽命,嚴重可導致子孫不幸夭折,所以古代許多地區,都有著60歲棄老的習俗。

古代人一過60生命被迫倒數,被子女背到“瓦罐墳”自生自滅

日本棄老習俗

老人一過六十歲,就會被子女們背到山上的瓦罐墳,然後在裡面活活等死,這樣殘忍的習俗。屬實與我們熟知的那個,“百善孝為先”的古代反差太大,那麼這60歲就棄老的習俗,這的普遍存在於古代社會嗎?

時代的悲哀

翻閱史料之後,我們會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瓦罐墳事件頻發的時期,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動亂時期,除此之外,較為貧困的古代農村地區,也會世代沿襲著這種習俗,但是歸根結底,這瓦罐墳就是戰亂和貧窮的產物,老話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如果一個人的基本生存都成了大問題,又如何要求他們遵守倫理道德呢?瓦罐墳屢禁不止的原因,更多的是父母自願選擇放棄活命的機會,來換取子孫的生存,他們大多數都是自願赴死。

棄老是一個時代的悲劇,這樣的習俗不僅存在於中國,日本有一部叫作《楢山節考》的電影,講得就是老年人過了60歲,被子女背到山上,然後自生自滅,那可是連飯和水都不送的,過去的日子太過貧苦,人性始終接受著考驗和煎熬,我們無法感同身受,到當時人們的無助和痛苦,也就不便置喙他有多麼的有悖人倫,但無論如何,現在的我們擁有幸福的生活,就應該好好珍惜,孝順父母,千萬不要讓“瓦罐墳”的悲劇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