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過去的事—歷史上兩次黃袍加身的故事

歷史不會簡單的重複,但總會驚人的相似。在我國曆史上,不長的時間裡,就上演了兩次”黃袍加身”的大戲。

這裡聊一聊後周太祖郭威和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故事。

聊聊過去的事—歷史上兩次黃袍加身的故事

一、中國歷史上黃袍加身第一人郭威

郭威本姓常,幼年隨母改嫁郭家,郭威幾歲時,當時任晉王李克用順州刺史的父親郭簡,被割據幽州的節度使劉仁恭殺害。隨母親王氏前往潞州,半路王氏病故。郭威依靠姨母韓氏撫育長大。郭威十八歲時,應徵入伍,做了澤潞節度使李繼韜的親兵。據說,郭威年輕時,好鬥、好賭,好酒,但也喜歡打抱不平。一次,郭威到街上閒逛,有一個屠戶欺行霸市,喝了點酒的郭威走到屠戶跟前,讓他割肉,然後找茬罵他,屠戶也知道郭威不好惹,但最後沒忍住,就扯開衣服用手指著肚子說:“有膽量你就照這兒捅一刀!”郭威抄起刀子就捅進了他的肚子,結果屠戶一命嗚呼,郭威被抓進了監獄。李繼韜佩服他的勇氣和膽量,就將他放了。

後來,李繼韜被李存勖派兵攻滅,郭威被收編進了後唐軍隊,成了後唐莊宗李存勖的親軍“從馬直”。郭威憑藉著出色的作戰能力在後唐軍隊中屢立戰功,也成為了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心腹愛將。

五代十國到了後晉,石重貴繼位後,決定脫離對契丹的依附。耶律德光率契丹軍三次南下,後晉最終因重臣杜重威降契丹,後晉主力喪失,石重貴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虜到契丹,後晉覆滅。公元 947 年,河東節度使北平王劉知遠抓住時機,太原稱帝,建立後漢。

郭威因幫助劉知遠稱帝有功,升戳為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成為統帥大軍的將相。後漢高祖劉知遠病逝,郭威和蘇逢吉同受顧命,擁立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郭威官拜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

當時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反叛。劉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挫敗叛亂。李守貞自焚而死,趙思綰、王景崇相繼歸降,使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轉危為安。之後,郭威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以功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都聽郭威節制。

郭威是後漢的託孤老臣,功高蓋主,後漢皇帝劉承祐對郭威很不放心。乾祐三年,劉承祐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詔令鎮寧軍節度李弘義誅殺侍衛步軍指揮使王殷,企圖一舉剷除前朝舊將勢力。不料李弘義反以詔書密示於王殷,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沒有退路,遂假借“清君側”名義,起兵討伐。

劉承祐見郭威果然起兵造反,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屬全部殺害,其中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史稱“極其慘毒,嬰孺無免者”。

七里坡之戰,後漢朝廷軍大敗,隱帝劉承祐出逃途中為郭允明所殺。郭威帶兵入京,假意擁立劉氏宗室、武寧節度使劉贇為帝,並請李太后(李三娘)臨朝聽政(郭威沒有為了報仇而大開殺戒,只是誅殺了首惡十餘人,也沒有株連他們的家人。這在五代十國太多的血雨腥風中,郭威寬廣的胸襟,還是非常讓人敬重的!)。

公元950年冬,邊疆奏報,契丹數萬騎入寇,攻入內丘,又陷饒陽,情勢危急。郭威奉太后之命領兵出城。十二月,郭威大軍至滑州修整。新君劉贇遣使慰問,眾將士不謝皇恩,交切私語。出發到澶州時,將士數千人集體來到郭威面前:“我們已經跟劉姓結下樑子,所以不可能擁護他”,並將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了郭威身上,擁他為帝。“迫於無奈”的郭威只得答應了將士們的請求,率軍返回開封,迫使太后授自己為“監國”,奪得國政。廣順元年正月,郭威稱帝,定都汴京,國號大周,史稱後周。

郭威在中國曆代帝王中絕對算得上傳奇人物。從普通士卒起家到榮登帝位,治國有方,政績斐然,堪稱五代十國諸帝中的佼佼者。

他改革弊政,減輕百姓負擔,散田於饑民。

他改革了前朝許多殘酷的刑罰,整治貪官,使朝野清明,軍心穩定。使得飽受戰亂的百姓能夠定居下來,滿目瘡痍的國家逐漸步入正軌。

聊聊過去的事—歷史上兩次黃袍加身的故事

郭威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好的漢人皇帝”,他仁愛百姓,帶頭節儉,讓人把宮中珍玩寶器及豪華用具當眾打碎,說:“凡為帝王,安用此!”他崇尚儒學,以儒教治天下,為後周王朝治國奠定了思想基礎。

可惜的是,郭威當皇帝僅三年多便辭世了。郭威去世前做了兩件很英明的事。一是,以德才取人,傳位於異性義子柴榮,這在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尚屬首例!歷史證明郭威的做法是正確的,柴榮即位後,他更加勤勉治國,堪稱一代明君,在他的治理下,後周的國家實力愈發強大。可以說,沒有柴榮就沒有大宋。

第二件便是對他陵寢的安排。據《舊五代史》載,他囑咐國人:“陵寢無須用 ,費人工,只以磚代之。用瓦棺紙衣。不要守陵宮人,也不得用石人石獸,隻立一石記之,鐫字雲:大周天子臨晏駕與嗣帝約,緣平生好儉素,只令著瓦棺紙衣葬。若違此言,陰靈不相助。”他的陵墓叫嵩陵,位於河南新鄭,非常之簡陋,以至於郭威陵墓至今完好,卻總歸沒人盜墓。

時人就有詩描寫此地情景曰:“荊棘叢生舊衣甲,夕陽殘照袞龍袍。朔意正濃天肅靜,鐵騎縱橫成麥苗。”

聊聊過去的事—歷史上兩次黃袍加身的故事

二、趙匡胤黃袍加身

柴榮是郭威的養子,也是他的外甥。趙匡胤曾跟著郭威征伐後漢叛將李守貞,後跟著後周世宗柴榮征戰天下,屢立戰功,深得世宗信任。顯德六年,柴榮北伐,趙匡胤擔任水陸都部署,守將姚內斌投降,打退幾千名契丹騎兵,平定關南。

一次,柴榮在行軍路上,審閱各地的文書,得到一隻皮口袋,袋中有一塊三尺多長的木板,上面寫著“點檢作天子”。當時張永德任殿前都點檢,柴榮臥病回京,命趙匡胤任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接替張永德。同年,柴榮駕崩,年僅七歲的柴宗訓(後周恭帝)繼位,趙匡胤改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

“點檢做天子”的讖語讓趙匡胤有了篡位之心。顯德七年正月,後周朝廷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的訊息,很可能是趙匡胤散佈的不實資訊。宰相範質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軍北上抵禦。

正月初二,趙匡胤統率大軍夜宿距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歷史上著名“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就此上演。

次日,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和趙普等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的趙匡胤身上,並拜於庭下,擁他為帝。眾人呼喊萬歲。趙匡胤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擁立者們一齊表示“惟命是聽”。趙匡胤又宣佈:“回開封后,對後周的太后和幼主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諸將士都應聲“諾”。趙匡胤於是率兵回師開封。守備都城的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開啟城門接應。

翰林學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準備好的禪代詔書,宣佈柴宗訓禪位。趙匡胤於是正式登皇帝位,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封柴宗訓為鄭王。

兩次黃袍加身,情景想似。不同在於:郭威是被逼無奈,不得不反。趙匡胤不一樣。後周世宗柴榮對他很好,趙匡胤欺恭帝年幼無力,藉機奪了後周天下。郭威稱帝后並沒有對有功大將兵權進行節制,而趙匡胤則又演了一出杯酒釋兵權戲,削奪了部下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