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圈無人莫演戲?吳亦凡上位,馮小剛翻身,靠的都是這些大佬關係

京圈無人莫演戲?吳亦凡上位,馮小剛翻身,靠的都是這些大佬關係

寫在前面:本文是一整部「京圈崛起史和關係網梳理」。在上篇裡面,咱們講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鄭曉龍、王朔為首,大院子弟關係為背景,京圈那幫人一點點在影視圈紮根,集結成了一支親密的隊伍。

在這支隊伍裡,平民子弟馮小剛、趙寶剛悄然上位,而初代大哥鄭曉龍,卻失去了自己的勢力。今天這部分,是京圈在千禧年後的故事,講的是大院子弟王中軍從美國回來後,將資本的力量帶入京圈,與此同時,王朔失勢,馮小剛上位,王中軍和馮團結起來,掀開了京圈新世紀的故事……

關於京圈導演、演員、編劇之間的那些關係、糾纏,今天一次說清。

為方便您閱讀下半部,請先戳這個連結,閱讀上半部:

京圈崛起往事(上):大院子弟

本文從第06小節開始講起——

06.

1993年,王朔、馮小剛的“好夢”公司正式登場。

由於王朔的名氣,公司很快就拉到了首筆資金。結果那邊合同都簽了,馮小剛靈感卻久久不來,始終弄不出一個劇本。

就在懊惱時,王朔給了他一本小說,告訴他,改這個適合。隨後,王老師帶到他魏公村的京城酒樓,

見到了小說作者,寫《一地雞毛》的劉震雲。

就這麼著,從河南延津走出來的北大才子,也上了京圈兒的船。

日後與小崔的《手機》恩怨,就此埋下伏筆。

此時,好大喜功的王老師,心生一個大膽想法。不就是迎合大眾嗎?那咱花它幾百萬,買下全國優秀作品的改編權,然後找一幫中文系寫手,蹲家裡給咱們苦編苦改,就照工業化、可複製、讓群眾喜歡的方式來做。

馮聽了,說好主意,可上哪兒找幾百萬?

王老師估計靠馮寫劇本,要把公司做大沒戲,於是1994年,又找到了從深圳回京的葉大鷹,把這套流水線作品嗑重嘮了一遍。葉也是很夠哥們兒,立馬掏錢,跟他成立了“北京時事文化諮詢公司”。

打這天起,王總經理到處聊版權、簽寫手,準備大幹一場。很可惜,他自己也鬧不清什麼東西是流行的、大眾的、可複製的。

董事長葉大鷹,拉一幫人去俄羅斯,拍《紅櫻桃》去了。氣得王老師每天在辦公室跳腳大罵。這期間,王遇到了香港拍《跛豪》的麥當雄,跟他的公司談了些合作,希望從香港電影身上學些經驗。談得越多,越悲觀。人家長期摸索形成的創作體系,“時事”簽下的編劇們根本學不來,寫不出好本子。

“好夢”那邊,情況也不容樂觀。

有一說一,“好夢”時期的馮小剛,還是很有追求的。《一地雞毛》的現實關懷且不說,單說《月亮背面》,真是露盡人性黑暗。只可惜,加上《情殤》,幾部劇都只在一些地方臺深夜播出,沒引起任何轟動。

京圈無人莫演戲?吳亦凡上位,馮小剛翻身,靠的都是這些大佬關係

「奠定馮和劉震雲友誼的《一地雞毛》」

1993年,《上海文學》發表《曠野上的廢墟》,轟轟烈烈的人文精神大討論由此展開,其矛頭直指“痞子文學”鼻祖王朔。

不久,媒體封殺令就來了。

自此,只要沾王朔名字的專案,拍一個死一個。馮小剛手上那些想反映現實、人性,衝著厚重路子去的,一個接一個被斃。這就是日後他為何迅速投入商業片的懷抱,放棄作品的思想。他自己說過:

“我摔過很大的跟頭,當時連續四個泡了湯,所有投資人都躲著我,我走投無路了。我知道哪些東西是你扛不過的。”

那年,《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開拍第10天,被以“錯誤價值觀導向、醜惡審美趣味”為由叫停。馮找到韓三平,問怎麼改。韓三平說你放棄吧。當晚,馮小剛酩酊大醉。

王老師見狀,心也碎了,扭身去了美國。

留下一句話給馮:

“你有機會活,不要一起死。”

繼鄭曉龍後,他成了第二位失勢的大哥。

07.

按理說,同樣是中國影視江山的拓荒者,鄭將軍和王老師先後失去了圈內中心地位後,紅三代葉大鷹,應該站出來。但也沒能站出來。

“時事”營業期間,葉大鷹拍過電視劇《血色童心》和電影《紅櫻桃》,口碑都還可以。但到底能力有限,沒能以才服人。

倒是拍《血》時,葉將對他充滿“崇拜之情”的梅婷,塞進了劇組。梅婷當時在軍區跳舞,被他相中後,蛻變成演員,考上了96明星班。之後葉大鷹請張國榮來拍《紅色戀人》,還在上學的梅婷和哥哥對戲,把章子怡羨慕得半死。由於外出拍戲,梅被學校勸退。

可人家一點也不傷心。

畢竟這時,已經上了京圈兒的船。

而跟葉大鷹混在一起的王老師,很快也學會了往劇組裡加塞兒這一招。1994年,他遇到一心水的北影姑娘。估計是打算自己捧的,沒想到遭遇封殺。於是在遠赴美國前,把她塞進了《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這個姑娘,就是徐靜蕾。

而《一場》的導演,是趙寶剛。

京圈無人莫演戲?吳亦凡上位,馮小剛翻身,靠的都是這些大佬關係

「趙寶剛的《一場》,徐靜蕾主演」

1984年王朔成名時,徐姑娘才10歲,還在練書法。他爸剛從燈泡廠辭職,下海創業。王朔寫《狼狽不堪的生活》,就是婚外戀那點事。本子被斃後,馮小剛頹了,人生失去了希望。馮小剛頹,趙寶剛可沒頹。

這時,他遇到了最好的合作伙伴,

又一個大院子弟,有“內地瓊瑤”之稱的海巖。

海巖當初也是“海馬工作室”的一份子。原姓侶,是紅色女特工廖菱航之孫。退伍後,在北京當公安,閒來無事,寫了47萬字的《便衣警察》,自薦到出版社,結果爆了,拍成了電視劇。海巖成名時,馮、趙二人都還在打雜。

馮小剛開公司時,趙寶剛靠拍《無雪的冬天》賺了30萬,也開了屬於自己的“鑫寶源影視公司”,準備大幹一場。正巧,《一場》寫完,鄭曉龍向海巖推薦他做導演。同時,王老師把剛畢業的徐靜蕾塞進了劇組。

從此,趙和海巖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京圈兒電視劇的關係線,就從他倆延續下來。

不過,一個光拍,一個光寫,還不夠。1999年,廣電總局推進“製播分離”,先後有24家民營電視劇製作公司拿到《電視劇製作許可證》。趙、海搭檔,還差個投錢的。

就在這時,

“海潤”的老闆劉燕銘出現了。

劉早年是記者,1986年進入北京電視臺,任文藝部製片主任。改革後,下海經商,1995年開始做影視界,還投資過馮小剛的《月亮背面》。馮小剛頹後,他就不投了。1997年,劉燕銘成立“海潤”,正式進軍影視。

以《一場》這部劇為起點,“海潤”投資的專案還有哪些呢?《永不瞑目》《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玉觀音》…

沒錯,都是趙寶剛和海巖的劇。後來,海潤不但拍電視劇,還拍電影。杜琪峰的《毒戰》,就是海潤投的。2001年,海巖還掏了250萬元,成為“海潤”股東之一。可謂深度繫結。好友趙寶剛,也因此穩固了圈內地位。

京圈無人莫演戲?吳亦凡上位,馮小剛翻身,靠的都是這些大佬關係

「趙寶剛與海巖的合作劇」

自此,新時代影視的三個話語角色登場。

投資人、導演、編劇,這仨人,開始對“讓誰紅”產生重大影響。之後,趙寶剛這條線上,將帶出孫儷、佟大為、文章、陸毅等一大票人。孫儷最後甚至成為“海潤”股東。當然,這又是另外的故事。暫且不表,下回再聊。

還是先說回馮小剛。

1997年,《一場》熱播之際,馮導正在家裡急得團團轉。年近四十,勞碌半生。眼看要成了,王老師卻走了。大腿抱不上,這可咋辦啊?就在無比絕望時,韓三平找到他,說北影可以投資,拍一部賀歲片。

回頭看,那部電影的意義,遠不止賀歲。

馮小剛終於要遇到王中軍和馬雲了。

08.

馮小剛的時來運轉,也算是天意難違。

1992年,中國觀影人次降至105億,發行、放映收入分別減少了17。9%和15。7%。主管電影的領導頭大,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

1995年,成龍用《紅番區》告訴內地觀眾什麼叫“賀歲檔”。之前的春節,內地電影院門廳蕭條,中影的人都說,過年誰他媽看電影呀?

結果成龍啪啪打臉,摘走9500萬票房。

這一騷操作,想必啟發了北影廠廠長韓三平。他立馬找到馮小剛,說給你個機會,北影出100萬,你拍個“賀歲片”吧。隨後,紫禁城影業也投資。馮小剛四處找錢、找人,以極低的成本,拍出《甲方乙方》。

仔細看的話,《甲方乙方》透著無處不在的京圈兒背景。甚至可以說,它是馮小剛前半生混京圈兒撈得的人脈的集大成者。

劇本,改編自王朔的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演員,英達、葛優,這不用說了;何冰、楊立新,人藝的,後者主演《我愛我家》;女主角劉蓓,是葛優拍《編輯部》時選的,後來演了《過把癮》。客串,一個是劉震雲,一個是王朔的發小葉京。他在片中飾演吃雞暴發戶,同樣也是京圈兒的重要人物。

片中的坦克營,是葉京免費調來的。坦克一打火,就是五六千。當時馮把全副身家投到片中,幾百萬,根本不夠花。

另外,紫禁城影業這個投資方,是北視中心跟其他幾個單位改組後成立的。

京圈無人莫演戲?吳亦凡上位,馮小剛翻身,靠的都是這些大佬關係

「馮小剛的翻身之作」

《甲方乙方》是馮小剛背水一戰。

幸運的是,他賭對了。

影片上映,票房3300萬,拉開賀歲片序幕。就在那年,跟哥哥一起做廣告的王中磊看見《甲》的海報,心說,廣告還能這麼搞?

他給哥哥打電話,說想搞電影,讓他留意。不久後,王中軍偶遇前同事,問人家在哪兒發財。人家說,投資影視劇,賺了幾個億。

王中軍當時就傻了,自己做廣告做得風生水起,也沒賺這麼多錢啊。

1998年,經人介紹,王中軍投拍英達的情景喜劇《心理診所》。片子雖然沒火,但靠廣告,拿到百分百的利潤。王動心了。

王中軍也是軍隊大院的。他是偵察兵,退伍後在國家物資統計局上班,本想做刊物,沒做成,靠設計雜誌攢了一筆錢,去美國上學、打工,帶著10萬美元回國創業華誼,做廣告。也不知道怎麼,就拿到了中國銀行全國15000多家網點的設計專案,然後又服務上了中石化、國家電力這些巨頭。

短短几年,賺得盆滿缽滿。

這些專案,一般人怕是撈不著的。

《心理診所》賺錢後,王中軍的興趣轉到影視上。第二年,華誼又投三部電影,分別是姜文的《鬼子來了》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和馮小剛的《沒完沒了》。第一個,禁了,第二個,撲街。就馮的片子,賺了筆錢。

正是這次回報,堅定了華誼的信心。

要掏一大筆錢,繫結馮小剛。

據說當時小剛並沒有立馬動搖,跑去和中影的人說,現在華誼開這麼多錢,我只要你們給我開它一半,就鐵了心給你們幹。那時,整個電影市場還沒起來,好多人工資都快發不出來了,中影當然沒錢。

最終,馮小剛與華誼簽約。

文藝兵和偵察兵,從此結下深厚的革命友誼。

2000年,王中軍找到巨頭太合,說服董事長王偉掏了2500萬元對華誼增資擴容,“華誼兄弟太合影視投資有限公司”就此成立。

華誼入局後,以王中軍、馮小剛為首的電影線,和以劉燕銘、趙寶剛為首的電視劇線,可算是把京圈兒資源徹底盤活了。當初這兩個從北視中心走出來的普通市民家的孩子,也揚眉吐氣,完成了話語權的升遷。

那一年,鄭曉龍將軍執導個人首部電影《刮痧》,獲得華表獎。但它帶來的影響,顯然無法和馮的《大腕》比。也是那一年,王老師和葉大鷹,開了個“文化在中國”網站,一通小打小鬧後,網站沒了蹤影。

隨後幾年,擅長資本運作的王氏兄弟,迅速擴張華誼的地盤、業務和勢力,一步步加重自身話語權。與王偉分道揚鑣後,2007年,華誼的個人股東里,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名字,

那就是浙江省曲藝家協會第四、五屆主席馬來法之子,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

據說每次王中軍去杭州,都可以直接住在馬雲的家裡。馬大佬也曾點撥他:

你要利用資本的優勢。

京圈無人莫演戲?吳亦凡上位,馮小剛翻身,靠的都是這些大佬關係

「大佬、大哥和馮小剛」

而那一年,鄭將軍剛拍出《金婚》,王老師為了《我的千歲寒》,又跳出來罵人。拍片的還在拍片,碼字的還在碼字。

江山代有大佬出,一代新人換舊人。

資本風生水起後,影視的遊戲規則變了。

新時代的大哥是誰,不言而喻。

09.

在中國影視狂飆突進的年月,京圈兒一步步壯大。經紀人、導演、編劇、演員,紛紛登場,源源不斷流入圈中,成為新的血液。

20多年來,圈子帶頭大哥的身份變了,每個人說話的分量變了,圈子的人數變了,但整個圈子的生存風氣,始終不變。

華誼增資擴張後,2000年,收購“內地第一經紀人”王京花的公司。花姐帶了40名藝人進入華誼。是誰牽的線不知道。反正早年陳道明剛紅不久,就和花姐簽了約。而陳和馮合作《一地雞毛》後,建立深厚友誼。拍《唐山大地震》時,劇本都沒看,馮一個電話,陳就接了主演。並告訴記者:

“我和小剛的交情,根本不是錢的事兒。”

導演方面,華誼一氣綁定了路學長、陸川、滕華濤三個工作室。路學長拍《卡拉是條狗》,葛優壓陣。陸川《尋槍》,拉來姜文,連“中影掌門”韓三平都在片中露臉。

至於滕華濤,更神奇。

他爸是滕文驥,中國第四代導演。

還有一個身份,是馮小剛的鄰居。

1995年,國產影視低潮期,別人都無戲可拍,從北電文學系畢業的滕華濤,居然順利指導《新言情時代》。這部戲的女主是誰呢?

巧了,是王老師的時任女友,徐靜蕾。

跟華誼簽約後,滕華濤得到力捧。能力有限,一直不溫不火。隨後,滕華濤轉去拍電視劇,《雙面膠》《蝸居》《裸婚時代》。拍一部爆一部。並捧紅一個叫文章的演員。而文章紅,還是因為馬伊琍。馬來自上海,卻是滕華濤的鐵血閨蜜,連相親都帶他一起。

馬伊琍早年走近京圈,又是因為另一個大院出身的導演,管虎。

管虎他爸是北影廠演員。

幼年在衚衕長大,13歲才搬回大院,一身匪氣,拍東西劍走偏鋒。代表作《黑洞》,陳道明主演的。馬伊琍在裡面演一個三陪女。兩人當年戀愛,已到談婚論嫁的地步。而路學長、滕華濤和管虎,加上一個拍王老師《看上去很美》的張元,都是所謂第六代導演的主力軍。

京圈無人莫演戲?吳亦凡上位,馮小剛翻身,靠的都是這些大佬關係

「滕華濤,白百何,文章」

滕真正叫得響的電影,是《失戀33天》。也就是這片兒,捧紅了文章和白百何兩人。只不過,兩人出道,要託另外一老哥的福。

那就是王老師的發小,但比王老師還要渾的葉京。

小時候,王朔都是跟在葉京屁股後面的。

退伍後,葉京開菜館,他掛了個法人名。後來清查投機倒把,查到葉京,也連累了王朔。王朔這才離開單位。這倆人,是一條褲子的交情。從美國回來後,王遭遇精神危機,人頹了。直到2006年才現身。

後來才知道,王老師那年小說還沒寫完,根本沒打算出來。是被葉京的一部電視劇給驚了。這部電視劇,就是《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拍戲時,葉京說要比著徐靜蕾找演“喬喬”的人,找來找去,找到了白百何。而文章,是最早定的女主高圓圓給介紹去的。就在這部根據王老師早年三部小說改編、反應大院子弟青春的戲裡,

文章和男主佟大為,建立了友情,白百何跟海軍大院的陳羽凡,建立了愛情。

兩人由此進入京圈。

而佟大為這邊,又拴著趙寶剛。

早年拍《玉觀音》,佟大為並非海岩心目中的人男主。

但在貴人相助下,佟大為簽到了王京花的經紀約,由此進組,被趙寶剛力捧。

後因公司利益,趙寶剛沒再與海巖合作,轉而從鄭曉龍手中拿到石康的《奮鬥》。對人生奮鬥頗有感觸的趙寶剛,趕緊又叫來佟大為。佟大為,又推薦了文章演向南。

京圈無人莫演戲?吳亦凡上位,馮小剛翻身,靠的都是這些大佬關係

「葉京《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至於吳亦凡,那是徐靜蕾老師鋪的路。

王朔雖隱退江湖,但京圈兒的資源還在。徐才女拍《我和爸爸》,主演是葉大鷹。她的《夢想照進現實》,本子是王老師親筆。當年電子雜誌《開啦》上線,第一期就訪問葉京。四子之一吳亦凡歸國,要進影視圈。徐靜蕾拍了電影《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讓他演,編劇的名字,你看,又是王朔。

後來管虎的《老炮兒》,吳亦凡又順利進組。

至於另一位歸國藝人鹿晗,和所謂“京圈格格”戀愛,接到《上海堡壘》的資源,已是人盡皆知。《上海堡壘》撲街時,以馬伊琍為首的一幫京圈朋友,還上微博硬撐。

那場面,真是中國影史上千載難逢的奇景。

10.

2012年,滕華濤大婚,司儀是陳羽凡,到場祝福者,皆為京圈兒名流,韓三平、王中軍、馮小剛、趙寶剛、王京花等等等等。據說這場聚會上,白百何拿到了《私人訂製》的女主,一步踏入京圈最核心資源圈。想想幾年前,她還在給王珞丹配戲。

轉眼之間,就借風上了青雲。

京圈無人莫演戲?吳亦凡上位,馮小剛翻身,靠的都是這些大佬關係

「《私》脫胎於《甲方乙方》,新人上位,一個輪迴」

其他諸如此類,還有很多。比如李誠儒是趙寶剛在北影進修的同學,後來演了《重案六組》。而當時跟李配戲的,還有個叫侶蕭的孩子。他是海巖的兒子。為了轉運,改名為侶皓喆,後又改成侶皓吉吉,並拍了一部爆款,叫《太子妃升職記》。

短短十年間,圈子一步步壯大,彼此扶持、互相造血。這些人,要麼同一個出身,要麼同一所學校,要麼是情侶,要麼是摯友,要麼合作伙伴,要麼權錢關係。你帶著我,我帶著你,一個幫襯一個,結成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圈子內部,彼此之間,都像馬未都點明王、馮二人關係的那個中性詞:相互利用。

說到底,這和上世紀玩的那一套人脈,大同小異。新世紀京圈兒裡一撥又一撥人進進出出,不過是在新環境下,上演了一出出老戲。

也沒什麼好酸的。

世間人情場、利益局。

你為我辦事兒,我再為你辦事兒。

咱中國人,好這口。

無論什麼圈,多少事不都是這麼辦下來的?

朝中無人莫做官,圈內無人莫演戲。

而在一個擠得頭破血流的遊戲場裡,誰能進入圈子,怎麼進入圈子,如何能像80年代的馮、趙二人一樣,從一個無名氏,成為一個圈子的核心,這裡面,想必要付出許多代價,有不足為外人道的為人藝術。

還是管虎在《老炮兒》裡說得好啊:

“這個世界,不是你們小老百姓能想象的。”

「全文完,下次再會」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1]《無知者無畏》,王朔

[2]《鄭曉龍:三十年國劇旗手》

[3]《我把青春獻給你》,馮小剛

[4]《我和王朔》,葉大鷹,三聯

[5]《扶馮小剛一程的那些人》,同上

[6]《非常道·專訪管虎》,鳳凰網

[7]《海巖:各領風騷三五天》

[8]《葉京:一半是自己,一半是王朔》,新週刊

[9]《兄弟:王中軍、王中磊和他們的“國王班底”》,商業人物,遲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