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風取勝:朱棣舉兵造反,危亡時刻三次起風,逆轉態勢取勝

借風取勝:朱棣舉兵造反,危亡時刻三次起風,逆轉態勢取勝

燕師自白溝河至藁城,凡三捷,皆得風助,王以為此天授,非人力也。

——《明通鑑》·紀十二

所謂無巧不成書,

歷史還真由一系列巧合事件組成

。燕王朱棣在“靖難之役”過程中,於1400-1401年期間,

從白溝河至藁城的系列戰役,他所取得的三次大勝,都是危亡時刻突起大風

,從而逆轉戰場態勢,翻盤取得最終勝利。

借風取勝:朱棣舉兵造反,危亡時刻三次起風,逆轉態勢取勝

01:與瞿能河間之戰

1400年初夏,燕軍在朱棣率領下

,到達蘇家橋。李景隆率領南軍從真定出發,到達河間紮營。

兩軍隔河列陣

都督平安素來勇猛,玉馬河邊與燕軍相遇後,帶領部隊持矛直衝

,都督瞿能父子緊隨其後,一時猶如風吹草伏,使燕軍大受損失。

第二天兩軍再戰,平安飛矛刺傷燕軍大寧降將陳亨

,燕王朱棣見情勢危急,也冒著刀光箭雨衝殺,戰馬三次受傷更換,險些被平安追上俘虜。

傍晚時分,瞿能又率眾挑戰,

高喊“消滅叛賊”口號衝殺,越嶲侯俞通淵也引導部隊參戰,一時竟斬殺數百人。

就在燕軍抵擋不住之時,卻忽然颳起旋風,將大將旗幟摧折,南軍陣列陷入混亂

燕王乘機帶領精銳騎兵,繞到南軍陣後順風放火。

風急火猛頓時直撲南軍,瞿能父子和俞通淵被火燒死,平安也敗退下陣。南軍一潰而不可收拾,李景隆慘敗往南逃跑

。燕軍乘機追殺,俘虜了十多萬人,取得白溝河之戰的最終勝利。

借風取勝:朱棣舉兵造反,危亡時刻三次起風,逆轉態勢取勝

02:與盛庸夾河之戰

1401年春,燕軍再次南下,推進到滹沱河附近

。盛庸此時授封歷城侯,擔任平燕將軍統領南軍,剛取得東昌大捷並斬殺燕軍數萬。

兩軍在夾河相遇

盛庸的營陣佈置非常堅固,火器、戰車、弓弩等裝備精良,排列有序。

燕王朱棣以輕騎兵誘敵,步兵、騎兵仍然不能攻入

。雙方戰鬥激烈死傷相當,南軍莊得、楚智、張皂旗,燕軍譚淵、董真保等得力將領相繼戰死。

因為連失譚淵、董真保二員大將,燕軍士氣有些受挫。

燕王便親自率領十幾個騎兵追擊盛庸,天晚後在曠野露宿,天亮時發現四周都是盛庸部隊

。因朱允炆之前有“毋使聯殺叔父”的詔旨,

南軍將士誰都不敢刺一槍放一箭

,朱棣才得以牽著馬吹著號角穿營走脫。

雙方次日再戰,從早晨一直打到下午,兩軍互有勝負。

就在僵持不下之際,戰場忽起東北大風,而且風力越刮越大,塵土瀰漫天空,咫尺之間都無法相見

。燕軍乘風大叫,在南軍左右兩翼猛烈衝擊,南軍頓時大敗,丟盔棄甲而逃。燕軍追到滹沱河,

南軍相互踐踏死傷慘重

借風取勝:朱棣舉兵造反,危亡時刻三次起風,逆轉態勢取勝

03:與吳傑藁城之戰

夾河之戰後

,南軍吳傑、平安等率軍固守真定。

燕王深知真定城防堅固,強攻不易奪取

,便設計引誘他們出城,透過野戰挫其銳氣。

吳傑等也想乘虛攻擊,便率軍到滹沱河,在藁城與燕軍相遇

吳傑、平安等列方陣於西南。

燕王自己統率精銳攻擊方陣東北角,安排將領阻檔方陣其它三面,但始終不能破陣

。燕王又領著一隊精銳騎兵沿滹沱河繞到陣後,卻遇到預先埋伏的火器、弓弩,軍士被射擊死傷慘重,

燕王大旗上的中箭像蝟毛一樣密集,幸好他本人安然無恙

隔了兩天雙方再戰。

這一天北風呼嘯,很多屋頂被掀掉、大樹被颳倒。燕軍趁勢猛攻,吳傑潰不成軍,逃入真定城內

。朱棣指揮部隊四面緊逼,一路追擊到真定城下,

斬殺六萬多人

戰後,

燕王朱棣專門將中箭的軍旗送回北平,要求世子朱高熾好好儲存

,讓後世子孫永遠不要忘記。

借風取勝:朱棣舉兵造反,危亡時刻三次起風,逆轉態勢取勝

今天的科學證明,起風是自然的天候現象。

燕王朱棣的說法,更多是為了提振士氣,強調自己“真命天子”身份

。但更為重要的是,戰場突起大風,雙方影響相同。

朱棣確能有效組織部隊而不潰散,並能實時把握戰機

,透過火攻等方式打敗敵軍,真不愧為沙場老將。

參考資料

:《明史》、《明通鑑》等。圖片源自網路,侵權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

朱棣北伐:降服朵顏三衛力量,今後靖難之役翻身奪位生力軍

狗頭軍師:翰林學士黃子澄,錯提三次建議,導致朱允炆被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