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女知青拒絕清華北大,一輩子紮根農村,後來怎麼樣

引言

人常說:路是走出來的,歷史也是人創造的。每個人的一生,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歷史。在當年,有這樣一名農女知青,面對清華北大的錄取毫不動心,發誓一生都要為農村的發展獻計獻策,後來怎麼樣了呢?

1970年,女知青拒絕清華北大,一輩子紮根農村,後來怎麼樣

夢想生根發芽

上世紀50年代,吳獻忠在一個普通的工薪之家出生了。在那個年代,工人作為國家建設的骨幹,可以說成分很好了。

由於父母都是工廠裡的正式工,生活水平相當不錯。也因此,打小吳獻忠就是在父母的細心呵護下幸福的度過了童年。

身為獨生女,但凡是吳獻忠想要的,父母都會盡力幫她爭取。在許多人看來,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必定身上也沾染了許多惡習。

1970年,女知青拒絕清華北大,一輩子紮根農村,後來怎麼樣

不過吳獻忠的父母對女兒也並非一昧遷就,還經常給女兒講道理,並且以身作則,從小就給女兒提供了一個積極向上的家庭環境。為了讓女兒懂得生活的真諦,吳獻忠愛上了讀書學習。在父母看來,給子女最好的禮物,就是培養她全面發展。

正因為有了父母的引導,才能養出這樣出色的女兒

。小時候,吳獻忠迷上了跳舞。希望以此能夠發展成為一名演員,用自己的表演給人們帶來快樂。也因此,一有空她就會去找老師學習。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思維也在變化。處於那個年代的國家,各方面的發展都還十分落後。為了能夠為國家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吳獻忠果斷放棄了自己的演員夢,開始一門心思的投入到學習中。為的就是能夠考上好大學,用自己的學識建造更好的社會。

1970年,女知青拒絕清華北大,一輩子紮根農村,後來怎麼樣

不凡的覺悟

明確了目標後,吳獻忠開始努力學習。為了能學的更加出色,每天天不亮,吳獻忠就會起來早早趕赴學校,風雨無阻。

課堂上她也永遠都是那個最認真的學生。畢竟這是她的選擇,也是她的夢想,為夢想而努力,哪裡談得上辛苦?

不僅僅在學業上十分優異,吳獻忠幾乎同每個同學都能處好關係。還經常作為班長,主動為老師分擔工作上的負擔。朝氣蓬勃的她幾乎絲毫不會感到疲憊。迎著風,踏著浪,她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築夢未來。直到68年,吳獻忠響應下鄉號召,成了一名知青。在當時,她也考慮過自己的未來:是要為農村發展建言獻策,帶動貧窮的鄉親致富;還是繼續學習,考上大學後,建設國家。不過這些對於吳獻忠而言,其實都是

為人民服務

1970年,女知青拒絕清華北大,一輩子紮根農村,後來怎麼樣

也因此,面對上級的安排,她從來都不抱怨,分配給自己的工作,再苦再累也要咬牙堅持下來。雖然許多人是迫於無奈才加入下鄉這個隊伍中的,但是也有許多如同吳獻忠這樣擁有很高覺悟的學子自願報名的。

揹負著滿腔熱情,吳獻忠開始用自己的才幹為村裡做點什麼。正因為有著明確的目標,吳獻忠開始為之不斷奮鬥。雖然早年從來沒有幹過農活,

為了儘快融入群體,吳獻忠決定加大工作量,畢竟熟能生巧。在這期間,她逐漸度過了自己的青春,但是經歷了這些事情後,她也更加堅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1970年,女知青拒絕清華北大,一輩子紮根農村,後來怎麼樣

為農村建設拒絕北大

2年後,吳獻忠開始體會到上級想讓知青們懂得的深意,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從種子萌發到破土,最後收穫,這個過程有苦有甜,也讓她體會到了付出才有回報這樣的真理。

直到1970年,清華北大開始向社會各界招生,作為生產隊裡的領頭人,吳獻忠也被舉薦了。但是吳獻忠在心裡早就已經做了決定,

自己一定要帶著村民發家致富,讓大家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因此,她婉拒了大家的推舉。

1970年,女知青拒絕清華北大,一輩子紮根農村,後來怎麼樣

拒絕了清華北大以後,吳獻忠開始一門心思的將重心放在了基層建設上。而她的事蹟就此傳揚開來。為了表彰她的覺悟,在上級的安排下,吳獻忠四處演講。不幸的是,經歷了混亂的年代時,吳獻忠被關進了監獄。

度過了三年的改造生涯後,吳獻忠的愛人由於接受不了現實,離開了她的身邊。母親更是因為她的遭遇哭瞎了眼,父親也在此期間離世。

1970年,女知青拒絕清華北大,一輩子紮根農村,後來怎麼樣

結語

“就中偏愛石,獨上最高層。”

當時可以說是吳獻忠整個生命中最黑暗的時期。所幸,平反很快就抵達了。恢復名譽後,吳獻忠被安排到了研究所進行工作。直到1988年,吳獻忠用自己全部的積蓄開了一家食品廠,一番努力下,她的事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如今70歲的她早已過上了安穩而富足的生活。而當年那些磨礪與經驗也將始終陪伴她左右。正因為有了那段奮鬥的過往,吳獻忠才能在未來取得成功。

勤奮的人總是更容易受到命運的偏愛。

1970年,女知青拒絕清華北大,一輩子紮根農村,後來怎麼樣

引用文獻:

《登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