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雜劇的藝術嬗變:《宋史》和《水滸傳》中好漢們的現實和理想

元雜劇的藝術嬗變:《宋史》和《水滸傳 》中好漢們的現實和理想

《水滸傳》這本小說所講述的是宋朝時期,108個英勇善戰的綠林好漢,因種種原因被迫落草為寇並最終被朝廷詔安的故事。這個故事很多內容都是虛構而來的,但整體的故事架構以及主要人物宋江在史書之中卻有相關的記載。

根據《宋史》記載,在宋朝時期確實存在過一個名叫宋江的農民起義首領。除了《水滸傳》這本小說之外,元雜劇也曾經對這些水滸英雄做了一個藝術化的處理,水滸元雜劇與《水滸傳》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不同,而且在某些情節方面也有較大的差異,只是《水滸傳》也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元雜劇水滸的某些情節,只是元雜劇的水滸在具體刻畫人物和主題方面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嬗變而已。

元雜劇的藝術嬗變:《宋史》和《水滸傳》中好漢們的現實和理想

宋江殺惜

《水滸傳》的前身元朝水滸雜劇

在《宋史》記載當中,宋江起義確實是一件真實存在的歷史事件,《水滸傳》就是根據宋江起義這個人物的基礎模型拓展開來的一個虛構的故事。據說《水滸傳》中的許多故事除了根據現有的故事情節編纂而來的整體架構之外,大部分的人物以及情節都是根據民間的傳說演變而來的,《水滸傳》是在結合了許多歷史典籍以及神話傳說之後才創造出了108個獨具特色的人物角色。

根據《宋史》記載:“(張叔夜)以徽猷閣待制再知海州。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餘,載滷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

除了宋江這個人物在正史記載當中有明確的文字記載之外,《水滸傳》中其他100多個英雄好漢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都沒有被文字明確記載過。整個《水滸傳》的基本架構就是宋江這個人物在《宋史》記載當中的基本故事線,整個小說故事情節的大體發展過程與《宋史》記載中的宋江這個人物的生平事蹟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元雜劇的藝術嬗變:《宋史》和《水滸傳》中好漢們的現實和理想

魯智深

據說水滸這個故事在記載成冊並正式問世之前就已經盛行很長時間了,大約在宋朝時期,水滸之中的人物故事就已經在民間出現了一定的流傳跡象,《水滸傳》的故事是經過了幾個世紀的漫長髮展之後,才最終在元末明初這個時間點透過小說《水滸傳》的這種形式被真正的發表了出來。

根據南宋羅燁所著《醉翁談錄》的“小說開闢”一節內,錄有話本-百零七種,分為八類。其中公案類有“石頭孫立”一種,朴刀類有“青面獸”一種,杆棒類有“花和尚”、“武行者”兩種。……民間水滸故事的演變大體經過了四個主要階段:《宋江三十六人畫贊》、《大宋宣和遺事》、元代水滸雜劇和《水滸傳》。”

也就是說,小說《水滸傳》的前身其實就是元雜劇水滸,元雜劇水滸是水滸故事大規模傳播開來的一種工具,只是根據一些資料可以瞭解到元雜劇對於水滸人物的描寫相對比較粗糙,相比於小說中相對比較細膩形象的人物描寫來說,元雜劇這種獨具藝術特色的表現形式在一些情節人物的描寫上更加誇張模糊一些。

在元雜劇水滸故事之中的一切事件都是從梁山泊開始的,小說水滸傳中的梁山伯故事情節也是借鑑了元雜劇中的對於故事情節設定來進行描述的,畢竟在出現這一故事情節之前,民間流傳的水滸故事中並沒有關於梁山泊的這一地點情節設計,元朝時期的水滸雜劇把起義的地點放在了山東的梁山泊地區,並且元朝的水滸雜劇還把一些規模宏大的戰鬥現場都放在了這一地區進行,元雜劇也是首次把水滸故事中一些相對比較零散而沒有關聯的人物故事情節串聯在了一起,並形成了一出類似於連續劇的節目表現形式。

元雜劇的藝術嬗變:《宋史》和《水滸傳》中好漢們的現實和理想

梁山好漢

可以說《水滸傳》中的很多人物故事情節的設計方式都是根據元雜劇水滸故事的一些情節設定來進行加工描述的,《水滸傳》之所以也能夠寫成並發表出來有很大一部分功勞都要歸功於元朝時期的水滸雜劇的誕生和傳播。在《水滸傳》這本小說中,一些比較朗朗上口的口號和人物地點名稱都是借鑑元代水滸雜劇的創作形式演變而來的,在元雜劇中出現的一些口號成為了小說《水滸傳》在創作之時不可或缺的要素,為了能夠保持原汁原味的故事情節和合理的情節演繹,在創作《水滸傳》的過程中,作者把元雜劇水滸故事中的一些必要情節幾乎全部複製了過來。

《水滸傳》與元雜劇中對於水滸英雄刻畫的不同之處

相比於水滸元雜劇中對於人物故事情節的粗糙描寫來說,小說《水滸傳》對於主次要人物以及故事情節的描述更加細緻,因為水滸元雜劇是一種受眾廣泛的藝術表現形式,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在進行人物刻畫的時候不會過於細緻,他們只突出一些主要人物情節就可以大獲成功。正常情況下,元雜劇只對一些個別的主要人員進行一定程度的描寫,而對於其他的一些次要人物的形象描寫則相對比較模糊。

不過,這一個缺點在小說《水滸傳》中得到了充分的彌補,在《水滸傳》之中,108個水滸英雄的個性描寫非常的細緻,我們透過閱讀這些文字可以在腦海中描繪出一幅幅水滸英雄的畫像,透過這些文字就可以產生一種人物躍然於紙上的閱讀體驗,這樣的現象無疑說明了作者在《水滸傳》的人物描寫上是非常成功的,這是小說《水滸傳》對於它的前身水滸元雜劇的一種精進和提高。透過閱讀《水滸傳》關於100多個水滸好漢的個性描寫,我們幾乎產生了一種虛構人物真實存在於現實之中的錯覺,這就是高超的文字功底帶來的文學魅力。

元雜劇的藝術嬗變:《宋史》和《水滸傳》中好漢們的現實和理想

武松和武大郎

元代水滸雜劇的數量非常多,但是這些數量繁多的水滸元雜劇的主要人物卻並沒有《水滸傳》中的人物多,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文人在刻畫水滸元雜劇的主要人物之時帶有絕對的主觀喜惡,大多數的元雜劇所描寫的都是一些深受喜愛的水滸英雄,而那些並不討喜且相對平凡的人物形象則成為了水滸元雜劇中可有可無的配角。據相關資料統計,

在元代水滸雜劇之中出現的水滸英雄大約只有43個,在這43個英雄人物之中,元代的元雜劇作家最喜歡的人物就是李逵,大多數的水滸元雜劇都是以李逵為主角來描寫的,其他的英雄人物的出場時間特別少而且他們大多都是在扮演一個襯托主角形象的配角而已。

描寫方式的異同

這種摻雜著強烈主觀喜惡情緒的人物描寫方式並沒有出現在小說《水滸傳》之中,小說《水滸傳》對於水滸英雄的描寫大多都非常細緻,《水滸傳》的作者不僅對元雜劇中格外偏愛的幾個英雄人物進行了進一步的加工創作和描寫,就連那些在元雜劇中被描寫的相對比較模糊的英雄人物也都一一進行了加工和細緻的描寫,一些原本並不突出的配角角色在經過作者的刻畫之後,都被塑造成為了非常成功的水滸英雄人物。

元雜劇的藝術嬗變:《宋史》和《水滸傳》中好漢們的現實和理想

武大郎

除了人物形象的描寫之外,《水滸傳》和水滸元雜劇中的水滸英雄的名號和排名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比如相比於元代水滸雜劇中宋江所擁有的兩個綽號來說,在《水滸傳》中的宋江又被增加了一個綽號,他成為了擁有三個綽號的水滸英雄。此外,《水滸傳》對於人物著裝的描寫與元雜劇中的描寫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小說《水滸傳》中,從水滸英雄的穿著打扮上就可以看出他們與普通人的差別,而在元代水滸雜劇之中,這種服裝上的差異並不明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單單從著裝上想要分辨出水滸英雄與普通人的差別是非常困難的,而小說《水滸傳》對於水滸英雄服裝上的進一步文字加工恰恰體現出了文學作品中對於主角人物的一種青睞和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

結論:

《水滸傳》這本四大名著之一的小說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也是依託於發展了幾百年的民間故事而逐步完成,把水滸民間故事真正作為一個藝術作品展現出來的還是元代的水滸雜劇,《水滸傳》是在元雜劇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一本名著,它和元代水滸雜劇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但同時也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差距,《水滸傳》的撰寫也是作者耗費心血的結果,它是依託於前者而存在的但並不是完全參考前者創作出來的,這本名著的影響力決定了它絕對不是抄襲而來的作品。

參考文獻:《宋史》、《醉翁談錄》、《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