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烽火(125)——打穀場

送走兩位大叔,李軒與季雪瑩對防敵方案進行了周密細緻的研究,並對游擊隊的秋收進行了詳細安排。他們決定分防敵和秋收兩條線來抓。李軒負責秋收,季雪瑩負責防敵。但分工不分家,一旦哪條線上出現險情或大事,彼此便合力攻克,以度難關和艱險。

西山烽火(125)——打穀場

在游擊隊的嚴密防範下,趁著豔陽高照,李村與季莊的老百姓都興致盎然地投入了緊張的秋收、秋打、秋曬工作之中。田野裡割穀子的唰唰聲,掰玉米的咔咔聲;道路上挑莊稼的後生,趕大車的老農;場院裡大媽們忙碌的身影,孩子們的嬉戲聲。李、季兩村從田野到家舍彷彿都沸騰起來了,到處是一派喜忙豐收的圖景,比過年還熱鬧。

西山烽火(125)——打穀場

李繼山慢慢伸起他那發酸發硬的老腰,用搭在肩上的毛巾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說:“孩他娘,今年豐調雨順,地裡的莊稼普遍長的不懶,你看咱這幾畝山坡地的穀子,都長得齊腰深,穀穗都長得跟狗尾巴一樣,快把谷杆子壓折了。這下咱們家可有糧食吃了。”

常玉蘭邊割穀子邊搭著李繼山的話說:“可不是,今年的莊稼能有好收成,除了老天爺幫忙保佑外,游擊隊不顧生死地護著咱這片寶貝似的熱土,不被日本人禍害,也是莊稼能獲得好收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呀。咱軒兒不但為抗戰立了功,也為咱家地裡的好收成立了大功呀。”

西山烽火(125)——打穀場

游擊隊的四百餘畝地都在山坡上,不僅收割費勁,而且運輸困難。收割下的莊稼,全靠肩挑人背,才能運到場地。李軒先組織大家在較平的地方軋了三個打穀場。而後將所有的地的莊稼收割,棉花采摘和蔬菜收運,都按片劃分給了7個小隊。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大家的收割積極性,而且形成了轟轟烈烈的的競賽高潮。游擊隊員都是清一色的農民出身,且大多數都是土生土長的李、季兩村的農民後生,幹收割莊稼的農活自然是輕車熟路,不在話下。一小隊長李佔旗割穀子割的渾身冒汗,索性把上衣一脫,只穿了件沒袖的小褂割了起來,帶動的一小隊隊員紛紛效仿,宛若他們不是在搞秋收,而是在搞夏收。三小隊的李彪、李虎二兄弟,身壯似虎,力氣如牛,挑起二百多斤重的帶杆穀子,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如履平地,行走如風。六小隊副隊長鬍漢林和七小隊副隊長韓大春都是揚場放磙的好把式,打場是他們的拿手戲,受到了同志們的嘖嘖稱讚。捎穀穗本是婦女們乾的活,但心靈手巧的游擊隊員李佔鋒、李占強和韓二春等人,盤腿坐在場上,一手握住谷杆,一手橫握捎刮刀,唰唰唰幾下,便把穀穗捎的乾乾淨淨,他們的嫻熟動作常使不少人羨慕。場上堆積如山的穀穗和成片成片的金燦燦玉米,使李軒和他的戰友們時常樂得合不攏嘴。

西山烽火(125)——打穀場

李軒不是到地裡帶領同志們割穀子,就是到場上檢查打場進度和質量,忙得不可開交,但有7個小隊長的得力指揮和身先士卒的帶頭勞動,加上同志們不用揚鞭自奮蹄的沖天幹勁,使李軒感到省力不少。他也從這次秋收中深深感到:在戰火中成長起來的西山游擊隊,已經成熟,整體素質日臻提高,這使其心中產生了不盡慰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