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相輕,文人更要自重

文人相輕,文人更要自重

今天看了獨立學者、社會評論家司馬南的一條短影片,標題為《人大教授閻連科獲紐曼文學獎,“中國人壞,日本唐甜”》,說是短影片,也有20分鐘。

文人相輕,文人更要自重

在這裡要說明一下,司馬南教授今天功課做得有點不足,竟然把“紐曼華語文學獎”說成“紐曼華獎”。從司馬南教授的語氣中明顯感覺到,他對閻連科的嗤之以鼻,並把他跟作家“方方”描述成“情投意合”,並且強調閻連科與自己有同事之嫌。聽到司馬南教授講到這裡,讓我聯想到了一個成語“文人相輕”,當然,這事自古就有,並且特別嚴重。曹丕曾說:“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法國畫家馬蒂斯曾評價畢加索的畫“就是一堆方塊”,作曲家門德爾松說柏遼茲根本不會做曲等等,這樣的例子舉不勝數。

文人相輕,文人更要自重

司馬南教授的行為可以理解,文人嘛,透過貶低對方,才能抬高自己,骨子裡都有這種傲氣存在。司馬南教授質疑閻連科的哪部著作得了獎?美國為給閻連科這個獎的目的何在?包括閻連科的獲獎感言說明了什麼?

司馬南教授說,北京“心驚肉跳報”官方賬號在3月10發表了一篇閻連科獲獎感言的文章,獲獎感言是這樣說的:你認識了這個村莊,也就真正懂了中國。然後司馬南教授就把閻連科的個人履歷詳細地介紹了一遍,聲稱從未讀過閻連科的任何一部作品。

司馬南教授認為閻連科的作品中描述“中國人很壞,很詭詐,都壞到骨子裡面了”。閻連科在作品中記述自己26年的軍旅生涯中,每年回到老家,大伯都要過來跟他推心置腹促膝長談。長談的話題離不開解放臺灣,和中美戰爭誰能勝利之類的國家大事,這個問題一問就是28年,直至大伯去世。至此,閻連科以為村子裡不會再有人關心這些國家大事了,誰知就在大伯去世的第二年,他再次回到村子裡,一個鄰居家的弟弟問他,一個核彈頭丟下去,能不能消滅一個國家?在閻連科做了解釋之後,鄰居家弟弟又說“既然核彈頭那麼厲害,為什麼中國不趁著全世界都不防備的時候,朝著所有的國家都丟幾個核彈頭,那麼以後這個世界上只剩下中國了……“”,司馬南教授認為閻連科在抹黑鄰居家弟弟,刻意醜化農村人。

我認為司馬南教授是有點小題大做了,村子裡的人,把閻連科當做村子裡走出去的“軍旅名人”,想要與之聊天肯定是跟軍事相關的,想聊文學更不知道從何談起啊。解放臺灣和中美關係到今天也是每個中國人比較關心的問題,大伯想從侄子閻連科這個有能耐的人嘴裡得到一些別人不知道的資訊,這樣出去才有談資,才會讓村裡的人刮目相看。畢竟那個年代資訊不像如今這麼發達,刷個頭條抖音天下事盡收眼底。

鄰居家弟弟的問題更好解釋,想跟閻連科這個大哥攀關係,問了一些看似很滑稽的問題。丟核彈頭滅了全世界其他國家,這算是抹黑鄰居弟弟嗎?顯然不是,這樣的問題在農村比比皆是,酒後男人扯到最後,並且扯的時間最長的就是這些國際大事和軍事問題,這都是毫無根據口無遮攔的閒扯淡,不能以此來說明這些人的壞,畢竟已不是封建朝代,要限制百姓的言論自由。

後面還有深刻解讀閻連科小說中對日本人的認知,我在這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司馬南教授的頭條看看這個影片。

文人相輕,文人更要自重

圖片來自網路

看完司馬南教授這期影片,我認為就是一個字“酸”,太酸了,把“文人相輕”這四個字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往閻連科頭上扣了一頂不小的S盆子,把他描述成為一個跟國外某些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叛徒,並且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最後,我最大的疑惑就是,司馬南教授既然沒有讀過閻連科的文學作品,是透過什麼渠道獲取他書中內容的?既然沒有讀過,又是憑藉什麼來解讀閻連科的作品的?既然沒有讀過,那批判閻連科的依據是什麼?就是因為閻連科在人大做了幾十年的教授,而你任職三天就被趕了出來?

文人相輕,文人更要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