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消失的年味兒,小時候卻成了最好的回憶

說到年味兒,它必須具有儀式感與美食才能稱為年味兒。越長大,年味兒在心裡也就越來越淡了。倒不是因為它真的淡了,只是快樂已經不再那麼容易來了。

逐漸消失的年味兒,小時候卻成了最好的回憶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大概臘月二十多就開始盼望著過年了。那時家庭條件不好,倒不是因為過年有好多吃的,只是跨年的那種隆重感神聖感比任何時候都要來的猛烈一些。大年三十的除夕夜,春晚的倒計時跨年,我逐漸變得興奮,覺得那一刻特殊無比。新的一年來到,心裡也由衷的感受到新氣象。

到了臘月二十八,要開始打掃衛生了,小時候倒是很勤快,會端上一盆水再拿上抹布,擦乾淨髒了一年的玻璃,客廳是水泥地,我很想像城市裡那樣,把地也拖一下,無奈地上倒滿了水,卻怎樣也弄不乾淨。牆角生著火爐,大年三十晚上會煮大雜燴,父親會把米豆腐蘿蔔煮一鍋,不過多半都是煮糊了,直到過了好幾年,去一個阿姨家吃飯,才學會了煮火鍋。這後來也一直成為我們家的過年傳統。

逐漸消失的年味兒,小時候卻成了最好的回憶

說來也奇怪,貼窗花與貼對聯在我們家,彷彿從來沒有存在過,父母會覺得它華麗而沒有用處,沒有實實在在的價值。那時候看著電視上的別人家,眼睛裡說不出的羨慕。後來長大了,臨近春節,每次都會下意識地買春聯窗花來彌補小時候的遺憾。兒時街上的小孩放著鞭炮,這樣簡單純粹的小東西,我也是不能得到的,父親會覺得浪費錢,以至於後來長大了會忍不住買,來彌補小時候的遺憾。

每一年的春節,家裡也跟平常一樣冷清,父親沒有兄弟姐妹,所以只有我們一家五口一起吃飯。那時候的自己,是多麼羨慕別人家的大團圓。電視上播放的回家影片,彷彿都與我們無緣。除夕夜裡,父親會守歲到凌晨,雖是村莊,可一到凌晨十二點,窗外依舊鞭炮齊鳴熱鬧非凡。煙花直衝雲霄,嘭一聲炸開了花兒,幽暗的夜空頓時變得色彩斑斕,那禮花在空中盤旋呼嘯了幾周便愈來愈暗消失殆盡了。隨著一聲聲爆竹的炸響,整個村子裡燈火通明,照亮了院子裡每一個角落,在歡笑伴著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我們迎接著新的一年。這噼裡啪啦熱鬧的聲音,給新年添上了一抹濃濃的年味兒,也是在預示著新的一年到來。

逐漸消失的年味兒,小時候卻成了最好的回憶

每年大年初二,都會去外婆家拜年,沿著公路走兩個小時,內心卻還是充滿興奮激動。那是一種無法言語的歡樂,以至於後來的好多年,都記得路上的一草一木。前幾年,外婆離開了,過年再也沒有值得盼望去的地方,年味兒也就這麼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