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各異,但渡人之心,始終不變

觀音,又稱觀世音、觀自在,是中國化的佛教信仰的重要的菩薩之一。

形態各異,但渡人之心,始終不變

《法華經》中有“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伽山,彼有菩薩名觀世音自在。”,“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的記述。

形態各異,但渡人之心,始終不變

《妙法蓮華經》中有“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形態各異,但渡人之心,始終不變

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法門。

形態各異,但渡人之心,始終不變

白居易說:“淨祿水上,虛白光中,一睹其相,萬緣皆空。”當代詩人趙樸初在詩中《題觀音大士》說:“慧眼婆心降梵天,楊枝淨水灑三千。萬般劫難都消盡,一步人間一白蓮”。

形態各異,但渡人之心,始終不變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

形態各異,但渡人之心,始終不變

由於觀音能根據眾生的需求,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故而雖同是觀音,於世間卻有不同的形態。或坐,或立,或臥,或手持蓮花寶珠、楊柳淨瓶,或伴以金童玉女、龍鳳祥雲。

形態各異,但渡人之心,始終不變

然觀音千姿百態,形態各異,但渡人之心,始終不變。這正是她普渡眾生:“觀其音聲,皆得解脫。”的慈悲,莊子說“神凝而形散”也如此意。

形態各異,但渡人之心,始終不變

託生與玉雕師筆下的觀音,莊重而不威嚴、平和而不世俗、嫵媚而不輕佻、含蓄端凝、飄逸自若。她踏著千年的靈玉,行化於俗世間,利益眾生。於生死苦海,為作船筏。於無明長夜,為作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