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刻想著要散夥的神秘超人——入雲龍公孫勝

在《水滸》一書中,公孫勝就好像其綽號入雲龍一般神神秘秘,在梁山好漢的位次中名列第四,雖然出場次數不頻繁,但絕對是一個重量級的角色,處在梁山的領導階級中。公孫勝在作戰過程中不像其他頭目一樣大刀闊斧,憑藉高超的武藝、敏捷的身法戰勝對手,而是身居大後方依靠

咒語道術呼風喚雨

騰雲駕霧

,從而擊潰對手,下面本文就來分析一下作品中的這個半人半仙的角色。

時刻想著要散夥的神秘超人——入雲龍公孫勝

首先來分析一下公孫勝的出場便覺得十分可疑,他幾乎是在

智取生辰綱萬事俱備

的條件下才出場的,在智取生辰綱中,晁蓋群龍之首,吳用運籌帷幄,劉唐則是第一個得知生辰綱訊息前來報信的,阮氏三兄弟一奶同胞同生死共進退,只有公孫勝一出場便因莊客不通報而大打出手,拳打腳踢數十人,令晁天王大吃一驚,而他的見面禮則僅僅是通知大家有“

一套富貴生辰綱

”,而眾所周知劉唐已經報告過這個訊息了並且已經做了謀劃了。縱觀這次行動的全程可以說和他沒有絲毫的關聯,行動仍舊靠的是吳用和晁蓋的謀劃,公孫勝只是充當了一個配角而已。足見這個人物出場的怪異和難以捉摸。

而投奔梁山後,這位大哥更是以修仙為主業很少露面,其他的頭領大多是要把家人接到山上享受富貴,而公孫勝卻以

家母喜歡清靜

家中有田

為由而斷然拒絕,可見他內心深處還是想給自己留下一條後路的,並不準備和兄弟們同生共死。雖然口頭上承諾著“

只去省視一遭便來,再得聚義

”,實際上

一離開梁山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

,梁山派神行太保戴宗尋找,卻是毫無蹤跡,顯然是故意在迴避。

時刻想著要散夥的神秘超人——入雲龍公孫勝

後來梁山在和高唐州知府高廉作戰時屢遭失敗,再次派戴宗李逵前去尋找。按常理來說,大家都是結義的兄弟,梁山遇到危機理應挺身而出,就像當初主動入夥一樣,誰知公孫勝不但不主動,甚至在李逵戴宗上門的時候還

讓老孃用謊言稱自己不在家

。如果不是戴宗讓李逵嚇唬一下,

恐怕又是連人都見不到了

按照作品前半段的描述,很容易使讀者感覺到這位入雲龍只是一個名不副實,貪生怕死的小角色而已,實則不然。公孫勝師承名門正派,是二仙山羅真人的弟子,精通五雷天罡正法。且看公孫勝第一次正式戰鬥場面,面對著高廉的法術:

高廉見回了風,急取銅牌,把劍敲動,向那神兵隊裡捲起一陣黃沙,就中軍走出一群猛獸,但見:狻猊舞爪,獅子搖頭,閃金獬豸逞威雄,奮錦貔貅施勇猛。豺狼作對吐獠牙,直奔雄兵,虎豹成群張巨口,來齧劣馬。帶刺野豬衝陣入,捲毛惡犬撞人來。如龍大蟒撲天飛,吞象頑蛇鑽地落。

可見,高廉幾乎靠著一己之力直接擊垮了宋江親自統帥,並有著

林沖,秦明,花榮,李逵,朱仝,李俊,石秀,雷橫,楊雄

的陣容,可謂威風凜凜,傲氣沖天。看公孫勝如何迎戰:

高廉在馬上見了大怒,急去馬鞍橋前,取下那面聚獸銅牌,把劍去擊。那裡敲得三下,只見神兵隊裡捲起一陣黃沙來,罩的天昏地暗,日色無光。喊聲起處,豺狼虎豹,怪獸毒蟲就著黃砂內卷將出來。眾軍恰待都走,公孫勝在馬上,早掣出那一把松紋古定劍來,指著敵軍,口中唸唸有詞,喝聲道:疾!只見一道金光射去,那夥怪獸毒蟲,都就黃砂中亂紛紛墜於陣前。眾軍人看時,卻都是白紙剪的虎豹走獸,黃砂盡皆蕩散不起

可以看出憑藉公孫勝的法力,只要揮舞寶劍念幾句咒語,任憑敵方軍隊多麼強大,眨眼間都會灰飛煙滅。然而此戰之後,在梁山後續戰役中便極少登場了,如三打祝家莊,攻打曾頭市,大戰呼延灼等等,即使偶爾上場也是客串一把,弄個風喚個雨,

感覺就是沒盡全力一般

,並沒有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時刻想著要散夥的神秘超人——入雲龍公孫勝

等到快要攻打方臘時,

公孫勝再次離去,其理由是奉師傅羅真人之命

,這一次已經不是請假了而是直接散夥了。公孫勝的離開從某種角度看也意味著梁山起義軍失敗的開始。試想若公孫勝不回去,梁山好漢在徵方臘的過程中將會減少巨大的傷亡。當然我們也不能埋怨作者,因為公孫勝的出現已經將人力戰鬥昇華為靈異戰鬥了,若再不讓他回去,《水滸》就不能稱為英雄傳了,而演變成了神魔誌異了。

但是《水滸》位列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併非浪得虛名,施耐庵在中華文明史上也是排的上號的人物,為何會在作品裡設計出這樣一個半人半仙的角色呢?大體原因應該有以下兩點:

一是宋朝道教盛行

,即使皇帝宋徽宗都因為過於迷信道術被稱為道君皇帝,更不要說平民百姓對這種宗教的信任了,所以梁山中出個道士階層也是有一定的時代背景的。二是

水滸英雄的階層出自各行各業,也很需要一個道界的代表

但是作者在刻畫佛教界代表魯智深的過程中,雖然沒有高深的法力,但是人物形象十足,而公孫勝作為道教代表雖法力通天,但是毫無個性,不僅總計劃著離去而卻人物也不夠立體,大煞風景。

時刻想著要散夥的神秘超人——入雲龍公孫勝

魯迅在評論三國中的諸葛亮時曾說“

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除了借東風略顯誇張外其餘的行事還算比較有分寸的,但是公孫勝的法力之高已經到了“

近神

”的地步,幾乎難以自圓其說。當然《水滸》能夠流傳千古,也必然不會因為略有瑕疵而喪失其藝術魅力,依舊是一部“

天下之至文

”的偉大名著。

筆者認為:拋開公孫勝的法術不談,就其人物藝術形象來看,公孫勝選擇提前下山離去的原因大體應有以下兩點。其一在於

權利被架空

。隨著梁山起義軍的壯大內部逐漸分成了兩股勢力,一股以宋江為領導,吳用為參謀。另一股為盧俊義為領導,朱武為參謀,這個梁山四哥的地位已經有名無實,像入雲龍這般高傲的血性漢子心裡不服,乾脆一走了之。其二在於

革命理想不同。

從一開始挑撥擷取生辰綱開始就可以看出公孫勝內心是要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的,但是同為軍師,梁山軍士支援吳用奉行的固守山寨以求自保的政策,這和公孫勝一開始上山的理想相差甚遠,便有了兩次離去且第二次真正下決心不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