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榮”出自誰之口?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榮”這句話出自春秋戰國時期——被譽為東周義士四大刺客之一的豫讓之口。能與專諸、聶政、荊軻等狠角色齊名,也必有其獨到之處。

兩千多年來,因為豫讓忠於主上,費盡心機為主報仇的故事,使這句話被流傳至今。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榮”出自誰之口?

當是之時,東周天子承認韓、趙、魏的諸侯地位,三家分晉幾成定勢,戰國七雄已見雛形。而作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雖被韓、趙、魏分裂,但還存在著很多實力強大的公卿。智式家族就是實力最大的領主,是執政家族,豫讓則是智氏的家臣。

智氏家族的頭領叫智伯,才有餘而德不足,恃才傲物,霸氣外露,想趁韓、趙、魏未立穩之際,實現一統三晉的大業。他欣賞豫讓,與他的關係很密切,對他很尊重。而豫讓是在輾轉幾個家族之後,才得到其重用,非常感激智伯的知遇之恩。

就在豫讓命運的轉折期,智伯因為驕傲自大,在聯合韓、魏攻打趙時,反被三國聯合剿滅。趙的君主趙襄子,痛恨智伯,殺其全族,並將智伯頭顱塗上漆,做了酒器。

豫讓感念智伯對自己的好處,決心為智氏報仇。

豫讓首先更改姓名,裝扮成受過刑的人,懷揣匕首,混進趙襄子宮中修廁所,計劃伺機刺殺趙襄子。趙襄子如廁時,內心感到有危險逼近,立即下令搜查,抓住了豫讓。趙襄子左右侍衛主張殺了豫讓,趙襄子卻說,智伯已經沒有了後人,豫讓作為家臣,感念其恩,為他報仇,是真義士,放了他,自己以後多加小心即可。

豫讓仍不甘心,策劃了第二次刺殺行動。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榮”出自誰之口?

為了不讓別人認出來,他在自己身上塗油漆造成面板潰爛,剃掉鬍子和眉毛,同時吞下炭塊使自己變啞,裝扮成癩子,埋伏在趙襄子必經的一座橋下。趙襄子經過時,馬突然受驚,猜到可能有人行刺,再次搜查抓捕了豫讓。這次,趙襄子雖然感念他的忠義,但還是決定殺掉他。豫讓臨死之前,請求趙襄子脫下他的袍子,讓自己以割斷袍子完成刺殺心願,趙襄子答應了他。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榮”出自誰之口?

曾經有人勸豫讓,以他的才能,委身為趙臣並不難,到了趙襄子身邊,刺殺復仇將易如反掌。豫讓回答:“既已委身為臣,而又求殺之,是二心也。凡吾所為者,極難耳,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後世之人臣懷二心者也。”

明朝初期文學家、思想家方孝孺《豫讓論》提出的觀點為:作為人臣,不能在君主有危險的時候,提出好的意見和策略,以保全大業。反而在君主失敗之後,不勝血氣之悻悻,甘自附於刺客之流,不足道也。

其實,愚忠也是忠,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忠誠都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對國家忠誠、對黨忠誠、對事業忠誠是現代國人應當具備的品質。況且人的智慧是有差異的,豫讓能認識到的或許就只侷限於那個層面。雖做法不可取,但精神猶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