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怎麼辦

奧運會遇冷是當前一個尷尬的問題,進入倫敦奧運會之後,特別是里約奧運會後,出現了奧運會無人申辦的局面,以至於在2017年,國際奧委會不得不將2024、2018兩屆奧運會批發出去,批發出去還是小事,同時還倒貼巴黎和洛杉磯一大筆資金,跌碎了一大堆眼鏡。

1993年等待蒙特卡洛、2001年的莫斯科,我們見證了那麼多國家爭奪主辦權的盛況,在蒙特卡洛,我們付出過失望和痛苦,在莫斯科,我們又飄飛過歡笑的淚花。這些都可以折射出當初奧運申辦的火熱。2008年,我們又成功地舉辦過歷史上最成功的一屆奧運會,應該說,我們,中國人,是有很深的奧運情結的。出現現在這個局面,我們不禁要問:奧運會,未來你怎麼辦?

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都不願意舉辦奧運會了呢?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明白奧運會的兩個特點,或者說兩個落差:

1、支出高與收入低的落差。奧運會的承辦費用畸高,奧運會參賽人員多,場地分散,各種場館需求複雜,前期基建投入大,大量的場館集中在一個城市,會期結束之後的再利用頻率低,回報小。其它運動會場館單一,即使如足球世界盃,雖然場館量也大,但是它是以國家層面來申辦的,由多個城市來分攤,場館即使有新建,以後也可以在足球聯賽中攤回成本。這樣一算下來,場館基建費用、人員接待費用、開幕式與閉幕式的操作費用、安保費用等等加起來就是個龐大的天文數字,而奧運會的經濟回報又稍顯不足,其票房收入與轉播權銷售也不及部分單項體育組織舉辦的全球賽事,比如足球世界盃、籃球世錦賽。這個落差所造成的經濟負擔對於經濟規模較小的中小國家城市,就是滅頂之災,如雅典、里約等。而這兩個城市基本上代表了歐美城市的中上游水平,他們承擔不起的話,別的城市也好不到哪裡去。

2、影響力大與實際效果低的矛盾。奧運會作為這個星球上影響力最廣最大的體育盛會,為所在國的宣傳推廣作用是非常大的,而這個作用只會為特定情形下的國家起作用,如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都是在東道主國家在經濟、社會騰飛之際舉辦,對於東道主國家的形象宣傳、總體推廣作用是非常大的,有力地推動了舉辦國的經濟發展和國家地位的提高。但這一作用對於那些發達國家的老牌城市而言則沒有大的作用,如美國的洛杉磯、倫敦、悉尼。加上社會的發展,地球村越來越小,國家形象的宣傳和推廣渠道日益多元化,透過奧運會來展示國家形象這一功能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巨大作用。這個作用一旦失去,奧運會立刻成為吃力不討好的差事,立刻成為形式大於內容的走過場。

未來的奧運會,你說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