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數》之“思維的樂趣”:真正讓你痛苦的是思維的空虛

《沉默的大多數》之“思維的樂趣”:真正讓你痛苦的是思維的空虛

“我相信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經歷:傍晚時分,你坐在屋簷下,看著天慢慢黑下去,心裡寂寞而淒涼,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剝奪了。當時我是個年輕人,但我害怕這樣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來,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這是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中講過的一段話。為什麼小波同志會發出“生命被剝奪”這樣的感慨呢?

《沉默的大多數》之“思維的樂趣”:真正讓你痛苦的是思維的空虛

那時的他,是個年輕人。國家的“上山下鄉運動”蓬勃開始,他開始了插隊的生活。

吃不飽,穿不暖,水土不服,加之繁重的的體力勞動,即使這樣他也不曾抱怨過條件的艱苦。

然而,身體的疲憊沒有讓他感覺多麼痛苦,真正讓他感到痛苦的是沒有書籍可看。

《沉默的大多數》之“思維的樂趣”:真正讓你痛苦的是思維的空虛

在他看來,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沒有思維的樂趣。

我相信,每個時代年輕人的痛苦和焦慮都是不同的。

在當時那個年代,沒有書看,無法享受思維的樂趣是那個時代的年輕人焦慮和痛苦的重大來源。

反觀現在的年輕人,他們的焦慮和痛苦來源於哪裡呢?

《沉默的大多數》之“思維的樂趣”:真正讓你痛苦的是思維的空虛

我認為當代年輕人焦慮和痛苦的最大根源就是思維的空虛。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我們每天都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資訊,可以說我們進入了一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

現代年輕人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除了每天繁忙的工作,剩下的休閒時間都用在了刷手機看影片上。

《沉默的大多數》之“思維的樂趣”:真正讓你痛苦的是思維的空虛

大量碎片化的資訊和知識充斥在我們的大腦當中,我們彷彿來不及思考就已經被動地接收這些資訊了。

資訊的獲取對我們來說變得更加容易,但是我們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

那就是我們很少再去認真思考一些東西。

似乎網路世界裡面的內容把我們的思維都同化了,我們的生活被短影片、遊戲、娛樂等事物佔據。

表面上生活看似充實快樂,實際上內心充斥著空虛和無聊。

《沉默的大多數》之“思維的樂趣”:真正讓你痛苦的是思維的空虛

當代年輕人痛苦和焦慮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缺乏思維的樂趣,也就是缺乏學習和思考。

現實的情況就是:小波同志當時的年代是沒書可看,現在的年輕人是有書也懶得看。

我們一邊拖延著自己睡覺的時間娛樂,一邊抱怨著自己沒時間學習提升。

《沉默的大多數》之“思維的樂趣”:真正讓你痛苦的是思維的空虛

凌晨兩三點,你仍然蜷縮在自己溫暖的被窩裡刷著手機,遲遲不肯放下,彷彿今天可以多延長一點一樣。

打著哈欠滿眼迷離的你終於困得不行,像一個暮年將至的老人一樣拖著疲憊的身軀,躺在了床上。

想到明天的工作,想到自己浪費的時間,想到疲憊的生活,心裡充滿了悔恨與無奈。

《沉默的大多數》之“思維的樂趣”:真正讓你痛苦的是思維的空虛

於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日子就這樣過去了。慢慢的你覺得自己的生命被剝奪了,你開始焦慮,開始痛苦,卻感覺無能為力。

就像溫水煮青蛙的故事一樣,當你習慣了這樣空虛的生活後,不知不覺就被生活這鍋沸水煮熟,怎樣也跳不出去了。

《沉默的大多數》之“思維的樂趣”:真正讓你痛苦的是思維的空虛

想到之前一位讀者和楊絳先生的故事。這位讀者給楊絳先生寫了好多封信,訴說自己生活的各種痛苦和各種焦慮擔憂,楊絳先生只給她回了一句

:“你想得太多,讀書太少。”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總擔心各種各樣的問題,焦慮和痛苦壓得我們喘不過氣。

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如何才能擺脫痛苦和焦慮呢?

《沉默的大多數》之“思維的樂趣”:真正讓你痛苦的是思維的空虛

假如你真的要擺脫痛苦和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學習和思考,而不是安於現狀。

學習和思考的樂趣相比娛樂所帶來的短暫快樂來說更有意義和價值,兩種生活方式帶來的是完全不同的快樂。

《沉默的大多數》之“思維的樂趣”:真正讓你痛苦的是思維的空虛

蔣勳在《孤獨六講》中說道

:“這些機械的行為背後,是無盡的精神上的空虛,且其無法滿足精神孤獨的訴求,精神的孤獨需要更高階的填充方式。”

我想真正能填補精神空虛的高階方式就是讀書和思考。而且

我認為人一旦陷入這種低階的快樂,就會立刻變得空虛和無聊。

《沉默的大多數》之“思維的樂趣”:真正讓你痛苦的是思維的空虛

想到羅翔老師說過這樣一段話

:“讀莎士比亞是一種快樂,讀小黃書也是一種快樂。但前者是一種高階的快樂,後者則不是。越是體現人性尊嚴的快樂,越是一種最高階的快樂。

我們之所以讀書、行路,其實就是希望我們能夠不斷地享受這種高階的快樂。

況且,當你享受高階快樂,也並不會失去低階快樂,我讀莎士比亞並不妨礙我聽郭德綱的相聲,但是如果你的眼目永遠只關注於地下,你永遠都不知道向上看有多麼快樂。”

《沉默的大多數》之“思維的樂趣”:真正讓你痛苦的是思維的空虛

我希望我們更多的是享受羅翔老師所說的這種高階快樂,這種高階快樂更加持久也更有意義。

因為它可以讓你享受思維上的樂趣,而不是用無聊和空虛來填補我們生命的空白。

就像羅翔老師說的

:“如果讓你在“小黃書、郭德綱和莎士比亞”中選擇一本書,你可能會選擇任何一種。但是當你要選擇為你的後世只留下一本書,絕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莎士比亞,因為這是一種體現了人性尊嚴的快樂,是真正的快樂。”

《沉默的大多數》之“思維的樂趣”:真正讓你痛苦的是思維的空虛

這讓我想起了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在《蘇菲的世界》中講的關於魔術師變出小白兔的例子:

關於小白兔,如果將它比作整個宇宙,而我們人類則是寄居在兔子皮毛深處的寄生蟲。

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隻白兔。

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這隻兔子的細毛頂端。

《沉默的大多數》之“思維的樂趣”:真正讓你痛苦的是思維的空虛

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皮毛,並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裡覺得非常安適,因此不願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

最終,

有些人掉了下來,也有些人死命抓住兔毛不放,並對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的深處、盡情大吃大喝的人們大聲吼叫。

我們每個人就像是生活在兔毛深處的安逸生活的寄生蟲。

《沉默的大多數》之“思維的樂趣”:真正讓你痛苦的是思維的空虛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越來越追求安逸的生活,不願意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

直到有一些人從兔毛頂端狠狠地衰落下去,他們才明白這樣的生活有多麼可怕。

並且在兔毛身上拼命掙扎地那些人對那些安逸舒適生活的人們發出吶喊,希望喊醒那些在兔毛深處安逸生活的人們。

《沉默的大多數》之“思維的樂趣”:真正讓你痛苦的是思維的空虛

這讓我想起來臧克家評價魯迅先生的一句話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如果我們只是安逸著活著,不去思考,不去學習,活著就失去了價值,那同死亡也無差別了!

我希望我們不要做那個安逸在兔毛深處的人。

《沉默的大多數》之“思維的樂趣”:真正讓你痛苦的是思維的空虛

我們沉浸在遊戲,刷影片的安逸生活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生活百無聊賴。

我們彷彿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我們對很多事物都失去了好奇心,我們的生活開始變得無聊空虛,並且對那些在兔毛邊緣掙扎的人們的吶喊視而不見。

可是啊,早晚有一天,你就會從兔毛深處狠狠地衰落,被空虛和無聊奪去你的生命。

《沉默的大多數》之“思維的樂趣”:真正讓你痛苦的是思維的空虛

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努力學習和思考,因為這才是徹底擺脫空虛和痛苦的解藥。

願我們都能做那個在兔毛頂端不斷攀巖的人,拒絕生活的安逸,絕不向生活妥協,給生活一個絕地反擊!

如果你也喜歡筱筱的文章,請給筱筱點贊收藏和轉發分享一下吧,願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