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教養,是心甘情願做“傻”事

有人說,教養是吃飯時儘量不要發出聲音;

教養是公共場合不要大聲說話;

教養是坐椅子時不要翹二郎腿……

但還有一種教養,它深藏於內心,為他人著想,體貼別人,不只為自己考慮,即使做一些別人看來“多餘”、“吃虧”、“避之不及”的傻事,也要給人帶來舒服的感受。

01

教養,是做“多餘”的事

前段時間,有個叫“candy”的網友,上傳了一段影片。只見長長的走廊上,每戶人家的門上都掛著一個西瓜。

有一種教養,是心甘情願做“傻”事

原來,鄰居媽媽最近在給孩子斷奶,擔心晚上打擾到大家休息,就給每戶人家送上一個西瓜。

有一種教養,是心甘情願做“傻”事

其實,每家寶寶都有斷奶的時候,即使不給鄰居們送西瓜,別人也會理解。

但恰恰就是這些看起來“多餘”的舉動,體現了一個人的教養。

有教養的人懂得換位思考,不把自己給他人帶來的不便,當成理所當然的事,而是去做一些看似沒有必要的小舉動,表達歉意。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寫道:“只為自己著想的人是無可救藥的,無論他受過什麼樣的教育,都是沒有教養的人。”

我的婆婆就是一個愛做“多餘”事情的人。

去年搬家,我們一家人來來回回跑了不下十趟,大家都累得滿頭大汗,只有婆婆一個人還在忙前忙後。

原來,婆婆在清掃搬家留下的垃圾,還把廚房的油煙機、洗碗槽擦得乾乾淨淨。

有一種教養,是心甘情願做“傻”事

她說每次搬完家都是亂糟糟的,給下一個住戶很不好的印象。我們不要把自己的方便建立在別人的不便之上,隨手帶走自己的垃圾,給別人一個溫馨的家。

時刻考慮他人的感受,我想,這大概就是教養的最好表現。

02

教養,是做“吃虧”的事

我的一個閨蜜,最近接電話,有個奇怪的動作。總是先掛掉,再撥過去,即使她手頭沒有要緊的事處理,她也照掛不誤。

據我瞭解,她平時可不這樣,從不高傲的一個人,這會怎麼擺起架子來了?

有一種教養,是心甘情願做“傻”事

一問,才知道。對方打來的是個外地號,老家嬸嬸的女兒高考結束了,最近在填報志願,想要閨蜜給點建議。一句兩句說不清楚,常常一打就是個把小時,老家又在農村,沒有無線網路,不能微信影片,只能打長途電話。

閨蜜知道嬸嬸的家庭並不富裕,所以每次看到嬸嬸打來的電話,都要先掛掉,再回撥過去。

聽完,我對閨蜜的好感瞬間大增,沒想到她是這麼一個細心,肯為他人著想的人。

尤其是她完全可以不用主動承擔長途話費,因為原本就是別人有求於她,但閨蜜卻選擇站在對方的角度,去做“吃虧”的事。

雖然這是一件小事,卻折射出了閨蜜有教養的一面。

03

教養,是做別人“避之不及”的事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公交站等車,一個老婆婆拎了一袋餿臭餿臭的東西,一路走一路滴水,旁邊的人都掩著鼻子躲開。一個姑娘卻跑到旁邊的小賣部,買了個結實的塑膠袋幫老婆婆套上。

有一種教養,是心甘情願做“傻”事

不禁為這位姑娘拍手稱快,

在別人避之不及的餿物面前,她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對老人家投以厭惡的目光,反而及時替老人家著想,用一個塑膠袋巧妙地化解尷尬的場面。

我想這位姑娘不僅有教養,還有智慧,兩樣都很美。

同事老楊也是這樣的一個人。

有一年冬至,部門搞團建活動——包餃子,大家都吃得很嗨,玩得也很嗨,活動到九點多才結束。不少同事抓起包,一溜煙就跑去趕地鐵了。

有一種教養,是心甘情願做“傻”事

唯獨還有同事老楊,在洗手間,擼起袖子,清洗煮餃子用的鍋碗瓢盆。

要知道,老楊可是組裡的專案負責人,職位不小。按理說,這些活根本就不需要她親自動手,叫上幾個下屬打掃清理就完事了。可是,她卻默默地收拾乾淨了,再回家。

事後聊到這件事,老楊說自己清潔慣了,活動後留下的垃圾不清理乾淨,心裡不得勁。再說自己也參與了這次活動,誰清理都一樣,有的同事要輔導孩子作業,有的要照顧老人,她離家近,晚點沒關係。

有一種教養,是心甘情願做“傻”事

與其說是方便他人,不如說是有教養的最好詮釋。

老楊不僅親自處理同事“避之不及”的殘餘垃圾,還能站在同事的角度,為他們找理由“開脫”。

一個有教養的人,不會在意事情的麻煩與否,考慮的是給他人帶來舒適,帶來方便。

04

陳道明曾經說過:

“教養和文化是兩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沒教養,有的人沒有什麼太高的學歷和學識,但仍然很有教養,很有分寸,教養是帶有某種天生的素質和一點一滴的積累”。

教養是為人處世的原則,一個有教養的人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推己及人,設身處地地為他著想。

一個有教養的人,總能給人帶來小小的幸福和感動。它與學識、權力、地位無關,只關內心的溫暖與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