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是怎麼來的?

大家都知道,“榜樣”一般是指好人好事。那你們知道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嗎?

“榜樣”一開始並沒有連用,在《說文解字》中,“榜”是矯正弓弩的工具,“樣”是“

栩實

”的意思,可理解為具體的樣式、正規化。首次連用最早出現在宋朝

張鎡的詩歌《俯鏡亭》:“喚作大圓鏡,波文從此生。何妨雲影雜,榜樣自天成。”但這裡“榜樣”是樣子的意思。

“榜樣”二字都有木字旁,那就跟樹木有關了。榜樣,又稱“楷模”,是源自兩種樹木,即楷樹、模樹。

清人學者所著《廣各種美麗芳草譜》和清人劉獻廷所著《廣陽雜記》中都記敘了這兩種樹:楷樹又名黃連樹,系七葉樹,果實鴨子蛋圓形,紅色。相傳這種樹最早成長在孔子墓旁。樹身挺拔,枝繁葉茂,巍然矗立,似為眾樹的楷模。模樹,樹葉隨季候變動,春季青色翡綠油油,夏天赤紅如血,秋日變白,冬日變黑,因其顏色光澤淳正,“不染塵俗”,亦為諸樹之楷模,相傳此樹最早成長在周公的墓旁。這兩種樹作別被稱為“楷”和“模”,加之楷樹成長在留名千古的孔聖人墓旁;模樹成長在先智先哲的周公墓旁,以樹喻人,故稱那一些品質道德高尚、可以說榜樣的楷模人物為榜樣。

榜樣一詞做為模範解,至遲在明朝。例如,明朝就有馮夢龍的《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看官,則今日聽我說珍珠衫這套詞話,可見果報不爽,好教少年子弟做個榜樣。”

這就是榜樣的一個由來吧,歡迎網友補充。

“榜樣”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