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那些記憶裡的院子

老舍先生曾經這樣描述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家庭:院子必須很大,靠牆有幾株小果木樹。除了一塊長方的土地,平坦無草,足夠開啟太極拳的。其他的地方就都種著花草——沒有一種珍貴費事的,只求昌茂多花。

老舍心中的院子,溫和平淡中透露出樸素自然的生活理想,是切近大多數人的真實體驗的。尤其在鋼筋叢林迅速鋪滿城市之前,還有許多人住在有天有地的院子中,他們的童年,他們的記憶,他們的人生裡都藏著一座共同的院子。

院子是內心深處最樸實的記憶

那些年 那些記憶裡的院子

院子作為中國人生活方式的載體,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符號,是中國人生命體驗中最溫暖的一部分。

中國的院落,反映著當地百姓的生活習慣和自然環境特點,因而呈現多樣化的面貌。對於中國人而言,自古有著別樣的院子情結,它不僅是一個物理的空間,更是家裡趣味的延伸,有院子的地方,就有我們最真實純樸的情感與記憶,這也是中國居住文明最出彩的篇章。

那些年 那些記憶裡的院子

生活中的庭院,總是承載著許多溫情的故事:從柴米油鹽到國際風雲變幻的話題,到無所不包的鄰里閒談。夜晚坐在院子裡乘涼,媽媽搖著扇子,爸爸躺在搖椅上。夏蟲藏在草叢裡低語,綿密的花香陣陣,在朦朧的回憶裡細數閃閃的繁星。

那些年 那些記憶裡的院子

可以說,院落,留下了多少溫情的回憶,勾起了多少人的故鄉情愫。無論是大江南北,高山平原,到處都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構成色彩斑斕、讓都市人魂牽夢繞的庭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