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耳-老子,第二篇:非恆道,非恆名

先說一段題外話:昨天發表了第一篇關於聖人-老子的文章,總覺得有些不妥,文章簡述個人觀點,有些咬文嚼字,總覺得離現實有些距離,過於著重於文章的形式了,果然脫離了現代讀者的興趣範圍,讀者甚少,當然也不乏同道中人,今天就隨便說說自己的一些感受,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批評。

李耳-老子,第二篇:非恆道,非恆名

老子悟道

老子悟道

【道德經】開頭所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幾乎是一句婦孺皆知的一句話,但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又是什麼,相信放在現在的社會知道的人知之甚少: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老子開頭這句話,其實也擺明了一個著作者的矛盾心態。他很謙虛地告訴我們,後面文字所傳達的意義並不是他心中的終極意義。終極意義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是如果完全不言傳,人們就很難抵達意會的入口。這其實也是早期的一種辯論思想,通俗點理解就是:道路是可以行走的,卻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卻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

李耳-老子,第二篇:非恆道,非恆名

老子出關

老子出關

因為【道德經】共計九九八十一章,每句話都有其所表達的意思,這裡也就不做一一贅述了,挑選一些個人比較喜歡的跟大家一起交流品鑑一二,經書第二章第一句: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這句話我覺得是當下社會的一種寫照,天下都認同美而刻意塑造美,這樣就埋下了惡的禍根,都認同善而刻意表現善,這樣就派生了不善的行為。通俗點來說:指的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那是由於有醜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是因為有惡的存在。有些時候我們不能因為單純的一件事而去否定一個人的全部,不公平也不公正,先不說當下的輿論力量是不是站在一個道德角度去評論,只談網路的秩序就毫無章法可言!

李耳-老子,第二篇:非恆道,非恆名

道德經

漢字自有其魅力

不可否認的是當下我們的社會確實在不停的進步,只是這個社會進步的方向是不是在朝畸形的方向走去,不言而知,現在的孩子們對我們的傳統文化能有幾分認知,幾分傳承,從基本的漢語、漢字皆可看出,前幾天偶然還看到“醜字書法大賽”,真是莫名心哀。話題扯遠,有感而發,想到也就寫出來了,本就不是科班出身,也就隨意了一些,一句話結束:泱泱中華兒女千千萬,夢中醒來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