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重要還是你自己重要?慣性思維給你的答案,讓你大吃一驚

1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媽媽是價效比,在我姥姥那裡面,我媽媽繼承了姥姥特別會過日子的習慣。

我媽媽下面有四個弟弟,一個妹妹,她是老大,一共六個孩子,所以我媽媽跟我姥姥一樣,對於整個家庭有責任心,又有承擔,她16歲就工作了,所有的錢全部上交給我姥姥支配,一直到她29歲結婚,她當然要算著花錢。

在我小時候,父母經常教育我要省著花,要計算著花,並不是什麼大富大貴的人家,必須要省錢。

雖然也沒有窮到我,但是每一次我買東西的時候,一直跟我說要省著花,所以上了大學之後,我對於金錢就有不值得感,不配得感。

對於金錢有恐懼的人,都會衍生出一個情緒,就是不值得不配得感。

所以在買東西的時候,我喜歡買地攤貨,買便宜的,我覺得如果是最好的話,我可不捨得買,因為我覺得我不配。

錢重要還是你自己重要?慣性思維給你的答案,讓你大吃一驚

我記得特別清晰,我看好了一個品牌,那條裙子我穿上去很漂亮,但是我買不起,那時候2000多還是3000多,我記得那時候大學剛畢業,一個月工資才800塊錢。

我覺得買不起,但是我太喜歡了,後來我就去買了一件仿品,那件仿品也不便宜,大概400塊錢。但我已經覺得很好了,很合適了。

雖然質量上面有一點點差距,但是從顏色跟花紋上面非常相似和接近。

我買完之後就穿了兩次,每穿一次,我就感覺特別糟心,為什麼呢?因為我內心裡有很強烈的提醒,就是我不值得買正品,我也不配穿上那麼好的衣服,只配得買一個這樣的仿品,只配這樣偷偷摸摸的。

我穿出去之後有心虛的感覺,也不知道人家會不會看出來這是個仿品,跟我媽媽說的時候,我媽媽覺得這麼便宜,還跟正品一樣,特別合適。

我內心發生了非常激烈的爭鬥,一方面是價錢合適,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內心裡面不踏實。

所以那個時候有很大的一個損失,就是看我自己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我為什麼一定要買,又為什麼一定要買一個仿品呢?

後來我追溯到我內在有一份很深的不值得和不配得,還有一份很深的對於自我的限制,因為我覺得像我這樣剛剛畢業的學生又掙這麼少,怎麼值得和配得花這麼多錢買一條裙子呢?

這條裙子又不能吃,而且我媽媽一直都覺得錢是要算著花的。花在自己身上,真的就是極大的犯罪,應該花給家人的。

我媽媽就是這樣貢獻型的,所以遺傳在整個原生家庭裡面,就會有這樣的不停的自我犧牲和自我貢獻。

所以那個時候我也受她很大的影響:我應該自我犧牲自我奉獻,而不是把錢花在自己身上。甚至我還會有一份自責,愧疚。覺得我花400塊錢,真的很多了,這個錢如果用在家裡面,可以買很多東西了,應該能做很多的事情了,我又覺得自己是一個很自私的人,幹嘛要花這麼多的錢?如果不花這400塊錢,也就省下了。

2

我的內在就是這樣矛盾,我發現我開始評判自己,開始對抗自己,我覺得媽媽太摳了,永遠都是農民思想(這裡面沒有貶低農民的意思,我經常在家裡面跟媽媽開玩笑,說她是農民,我總是說她價效比,她總是不停的計算,沒有真正的對自己好一點)。爸爸也總是搶我話,他說本來就是農民出身,所以說我是農民也沒有錯。

在這裡,我發現我一方面對抗,一方面矛盾,我不想活成她那個樣子,但更多的時候我發現越來越像她,我那時候工資也是全交給媽媽,後來到結婚的時候,我的錢全部都交給先生,我發現我有一個很大的不值得不配得感,全部上交,沒有私房錢。

錢重要還是你自己重要?慣性思維給你的答案,讓你大吃一驚

我只有這幾年才開始決定愛自己了,開始有私房錢,但是我也都跟先生如實相告,告訴他我要存私房錢,決定寵愛自己。

我那時候發現我走不出跟媽媽之間的對抗,我沒有辦法愛自己。我也沒有辦法從這種評判、自責裡面走出來,所以跟金錢的關係沒有辦法好起來。

我發現源頭就是來自於媽媽的影響,我既然受她的影響,又想去掙脫,想變成一個比她有錢的人,可以讓她放心,讓她以我為榮,我不要像她那麼辛苦,要比她有錢,但是我沒有辦法不像她,大家一定能夠明白這份矛盾的心理。

是的,每一個孩子其實都會跟我一樣,對於媽媽,甚至對於父母都會有一個念頭:我想變得比他們好,我想交出更完美的答卷,讓他們以我為榮,但是我沒有辦法脫離他們的範圍。

就像蔓藤一樣,無論再往上、往外伸展,往高空伸展,可是它的根就在這個園子裡,無論如何再往外走,走不了太遠,因為根就在那。

我們就像那個蔓藤、樹枝一樣,你如何再往外伸展,可是你的根就在這兒,來自於跟父母的關係,你不可移動,你不是一個動物,可以走,你是一棵樹,你走不了。

當我發現這件事情的時候,我開始跟爸爸媽媽和解,我媽媽是價效比,我爸爸是直覺型多一點。

所以我開始不再對媽媽有任何評判,我不再認為她是錯的,甚至我也不再說她是農民。我們可以歸納總結,我發現了媽媽的自我犧牲,包括她那份責任感,付出,討好家人,所有人都好了,最後一個排位是自己。

3

錢重要還是你自己重要?慣性思維給你的答案,讓你大吃一驚

我一邊享受媽媽給我的愛,享受她給我的那份幸福和溫暖,還有金錢上的安穩,但是我又一邊抵抗她,抵抗她給我的這份小氣,還有這份不值得不配得的感覺。

我把錢花在自己身上會有自責,我去買一個仿品,我心裡面有一份不踏實,有一份做賊心虛的感覺。

所以從那一刻起我做了以下決定:

我永遠不再買仿品,永遠都不會再去買盜版A貨。

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東西,一個是我喜歡的,一個是我不喜歡的,喜歡的我就買,不喜歡的我就不要,連看都不要看。

喜歡的裡面又分兩種,我買得起的和買不起的。

我買不起的,不去詆譭,我也絕對不會去買仿品。我也不會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我覺得它不好,我會坦誠,既然是我買不起的,那就放在那,我買得起就把它拿下。

即便我買不起,我也絕對會尊重人家的那份創作,還有他們的能量中那份值得和配得感,最最重要的是我會尊重我自己的值得感和配得感。

我不會再去買仿品,我實在是不享受那份心虛的感覺,還有那份不值得和不配得的感覺。

我有一個很大的決定就是,餘生我要對自己負責任,對我所有的情緒負責任,我要讓自己活得坦蕩從容和自在。

4

所以每一次我如果參加什麼平臺的話,我都會去做平臺的金卡會員。

無論是攜程啊,起點的讀書啊,包括跑步的keep啦,荔枝微課或者是喜馬拉雅這些,如果有會員或金卡會員的話,我都會去做金卡會員,讓我自己享受到更高品質的服務。

因為我值得和配得呀!

錢重要還是你自己重要?慣性思維給你的答案,讓你大吃一驚

如果我要是參加一個老師的課程的話,我也會把TA最好的課程和最好的內容,像會員卡一樣全部打包進來,因為我就是想知道最高品質是什麼。

一方面表達對導師的尊重,一方面是尊重我自己。

因為我愛我自己,所以我想給自己最好的。

所以在這裡給大家說的第一點就是:

你是如何愛自己的,就從點點滴滴開始。

我開始承認我自己真的是最貴的,承認我自己值得和配得,就像我在前面講斷舍離。把家裡面的東西一輪一輪地扔,扔到最後的時候,你就開始不捨得扔了,看哪樣東西都是最愛。

每買一樣東西都是你喜歡的,而且不再買仿品,如果你喜歡的話,比如說我喜歡一個LV的包包或者是阿瑪尼的,或者是愛馬仕的奢侈品,那你就可以有計劃的每個月存1000或者800。

到年底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成功了,作為一種獎勵,你會發現你的生活,是一個越來越精緻的過程。

而且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這其實是一個磁場相互吸引的過程。

當你能夠買第一件奢侈品,第二件奢侈品的時候,你發現第三件、第四件,遠遠比你前兩件的速度快很多,好像磁場變化一樣,速度越來越快,你對於你自己的品質生活也開始越來越明顯。

你會發現它攀升的速度變快了,最裡面來自於什麼?你尊重自己所有的本性。也就是說你開始樹立起一個信念系統:我值得和我配得。

在這種我值得和我配得過程裡面,不是跟父母對抗:我覺得父母的那一套不對,我覺得她說的要省著花不對。

不是這樣的。

我不再去對抗父母任何一個念頭,包括我媽媽,我不再有任何評價,我尊重她所有的想法,我覺得按照她的想法,我接納並且接受,但是我知道自己更值得,我有更大的選擇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