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炎帝併為華夏始祖的黃帝

黃帝,在《史記·五帝本紀》和《路史》中記載都姓公孫,名軒轅。《國語》中記載黃帝依姬水生長,故姓姬。因居於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國於有熊,亦稱有熊氏。關於黃帝最早的記載,出自於《屍子·神明》:“子貢問孔子曰:‘古者黃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黃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謀而親,不約而成,大有成功,此之謂四面也。’”

與炎帝併為華夏始祖的黃帝

公元前2697年,

黃帝繼承了有熊國君的王位。在黃帝成為氏族首領之後,有熊氏的勢力得到迅速發展,並形成一個獨立的黃帝部落。黃帝在位時間很久,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步,有許多發明和製作,如文字、音樂、歷數、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相傳堯、舜、禹、皋陶、伯益、湯等均是他的後裔,因此黃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與炎帝併為華夏始祖的黃帝

而黃帝和炎帝被學者認為是屬於不同的兩個部落,炎帝部落則起於神農氏,而黃帝時代晚於神農氏,神農部落各代首領都被尊為“炎帝”。黃帝最為著名的與炎帝

板泉之戰,

一說是蚩尤驅逐炎帝,而炎帝投靠了黃帝兩帝聯盟故而打敗了蚩尤,後炎帝又與黃帝大戰,另一說則是黃帝先打敗了炎帝,後打敗了蚩尤。還有一說是炎帝之子蚩尤兵敗被黃帝所俘虜,後逃出回到炎帝部落,力勸炎帝出兵攻打黃帝,但此時炎帝年老體衰,並沒有同意。結果蚩尤擅自集解軍隊出兵打擊黃帝,卻被黃帝大敗。

與炎帝併為華夏始祖的黃帝

而黃帝與蚩尤的

涿鹿之戰,《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述了一個傳說,“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覆上,所居不雨”。

可以看出戰鬥過程中,雙方以藉助自然力以征服對方,黃帝呼喚來有翼的應龍,想借此淹沒蚩尤的軍隊而蚩尤請來了風伯、雨師,適時風雨大作,黃帝陷入困境,沒有辦法皇帝只好請來天女旱魃阻止了風雨,打敗了風伯雨師,黃帝趁機率軍進攻斬殺蚩尤,獲得勝利。

與炎帝併為華夏始祖的黃帝

與炎帝併為華夏始祖的黃帝

涿鹿戰爭之後,使華夏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特別是對今天的漢族來說,則更具有開天闢地的意義。漢族今天佔全國人口的94%,佔世界人口約1/5,這不能不說與華夏族的始祖黃帝的功績有一定關係。漢族本由華族發展而來,而華族是由夏族數千年同化其它民族而逐步發展起來的。

與炎帝併為華夏始祖的黃帝

《路史·後紀一》載:“黃帝始分土建國”。據說,黃帝奠定天下後,“命風后方割萬里,畫野分疆,得小大之國萬區”,制定國家的職官制度,如以云為名的中央職官,管宗族事務的稱青雲,管軍事的稱縉雲,又設定了左右大監,負責監督天下諸部落。風后、力牧、常先、大鴻被任命為治民的大臣。他又經常封祭山川鬼神。他以神蓍推算和制定了曆法。他定期巡視各地,瞭解人民生活情況,因此深得人民的愛戴。

與炎帝併為華夏始祖的黃帝

黃帝當共主的時候,人民生活簡樸,黃帝教民生火做飯,吃熟食,又創紡織技術,製作衣服冠冕,禦寒護體。他又命大臣負責不同的技術創造,如羲和與常羲分別負責觀測太陽和月亮,臾區觀測行星,伶倫創制律呂,大撓創立甲子隸首發明算數,容成綜合以上六術,製作樂律和律歷黃帝還讓伶倫和垂製造樂器磬和鍾,沮誦和倉頡造字,史皇作圖,雍父造舂和杵臼,夷牟造矢,揮造弓,共鼓和貨狄作舟。

而黃帝崩,葬橋山,現在被認可的是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溫泉屯鄉里虎溝村西南之橋山,其上直至後唐仍有黃帝廟並享有祭祀,直至遼統治中國北方後,從此斷祀。而陝西黃帝陵則為衣冠冢,自秦統一中國後,歷朝歷代每歲祭奠黃帝陵延續不斷,並且被歷代帝王上升為國家大典,被稱為“天下第一陵”。黃帝陵只屬一個衣棺冢,黃帝陵前碑亦表明此事。而後世卻多提到皇帝以飛昇仙界。《莊子》中提到黃帝得道成仙;《史記·孝武本紀》記載“黃帝且戰且學仙。患百姓非其道,乃斷斬非鬼神者。百餘歲然後得與神通。”《列仙傳》中的黃帝還能夠驅使群仙。黃帝在道教中被尊為道家開創者之一,有特殊的地位。

與炎帝併為華夏始祖的黃帝

而不管皇帝最後是成仙還是逝世,都為華夏民族作出了重要貢獻。直至今天,每一位中國人都以“炎黃子孫”自稱,就證明了黃帝在我們中國歷史中的貢獻以及在每一位中國人心中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