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渣”一點,快樂多一點

今天38節,公司女性統一休假半天。

我終於在回程的地鐵上把《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讀完了。

第一次看見這本書的時候是在微信讀書的推薦裡,我順手加進書架後再也沒看過。

直到前幾天看《奇葩說》,它被楊天真,大張偉cue到,我才想起來它還在書架裡沒動過,趕緊開啟kindle一口氣看完了。

做人“渣”一點,快樂多一點

(來源:奇葩說)

這本書裡提到的一個觀點,也是楊女士和大老師提到的生活態度:

真正的自由,就是能夠有勇氣被別人討厭。

01

不要活在別人的評價裡

坦白說,人是社會的人,不完全在乎別人的看法是不可能的。但是太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就會影響自己的判斷,更甚者,影響自己的人生。

《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在書中提到:

“我們無法擺脫人際關係,每個人想要人格變得更為完整,不受人際關係困擾,我們就必須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課題”。

《奇葩說》裡理想汽車CEO李想講起自己童年的故事,說自己上初中的時候因為特別喜歡計算機,每天都在房間裡研究學習計算機。

但他專注地學習換來的是老師和親戚們的不理解,家長的不諒解,大家都以為他可能是得病了,老師甚至斷言他考不上高中。

在別人質疑的眼光中,他透過網站廣告賺到了20萬,相當於他父母年收入之和的10倍。之後憑藉著自己的堅持不懈,他又先後創辦了兩家上市公司,一個汽車之家,一個理想汽車(車和家)。

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

不要成為別人的判斷題,要成為自己的選擇題。

做人“渣”一點,快樂多一點

雖然他說的這些都是後話,畢竟成功總是後置的,所以他們現在說的話聽起來都覺得無比正確,每一步選擇都堅定而又正確。

那作為普通人的我們,要想有選擇的權利,第一步就是先學會【被討厭】。

不活在別人的評價裡,你才能有所選擇。

02

學會說“NO”

很多人都說自己是“討好型人格”,顧名思義,就是把別人的評價看得非常重要,情緒敏感,總是害怕與人有衝突,行為都以取悅別人為主。

有的人不自知,有的人明知自己有這個問題,但是想改卻改不了,一方面會忍不住地想要去討好別人,一方面又厭惡這樣的自己,所以他們會活得很累,很壓抑,很委屈,甚至很憤怒。

做人“渣”一點,快樂多一點

日本有部小說叫《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女主人公松子就是個“討好型”人格。

在她的原生家庭中,父親更加疼愛她的妹妹,所有噓寒問暖都只留給妹妹,松子為了能獲得父親的關注,不惜在家扮醜做鬼臉。

在工作中她為了取悅別人,偷錢幫學生頂罪撒謊,導致自己被學校開除。

被開除後的她,在感情裡也是一團糟:潦倒的作家,貪慾的有婦之夫,為了錢的小白臉,黑社會混混、理髮師。。。。。為了得到愛,她傾其所有,甚至連自己的身體也可以出賣。可換來的是,除了理髮師,每個男人都對她拳腳相向,把她當成賺錢和玩樂的工具。

她極度地缺乏安全感,相比被打,出賣身體來說,她更害怕別人離開她。為了讓別人繼續愛她,她只好選擇忍氣吞聲,默默生活。

結局是她50多歲時,在公園被小孩惡棍打傷,最後在家中孤獨地死去……

當時我看這部小說的心情,用“怒其不幸,哀其不爭”來形容簡直是不能更合適,就像豆瓣上某高分評價寫到:

她不明白人生失敗的根源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舍棄自尊來博得並不值得擁有的所謂愛。

多希望她一開始,在面對那些根本不值得她愛的人時,就說“不”,然後離開。

做人“渣”一點,快樂多一點

但真要是這樣的話,這部小說就不會成為經典作品了。就如真實的人生一般,說總是容易的,做起來總是難的。

希望大家都能在面對不合理要求的時候,可以勇敢說“不”,即使只有一次,也是好的開始。

做人“渣”一點,快樂多一點

03

像個“渣女",以自我為中心

我這裡說的“渣女”,不是真的讓你到處養魚,當時間管理大師。

當然,時間是要管理的,但在管理好時間的基礎上,我們要學會保持自己的可能性。

做人“渣”一點,快樂多一點

多花一些時間在自己身上,讓自己獲得高速的成長。

只有焦點都在自己身上的時候,你才會少一些外界的干擾:請把自己當成人生這部戲的主角,其他人只是你這一段戲的客串,跟他演好對手戲是對你的演技負責,但不要讓一個路人甲,去攪亂了你的戲路。

誰不是第一次做人,憑什麼不過自己喜歡的人生呢。

祝女孩們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