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要接受我長大了

婚後因距離遠與媽媽常年不見,時常想起她的各種好,為我們做的各種付出,每每感懷,以致奉其精神為神明一般的存在,不食人間煙火。近期工作不順利、賺的錢都給婆家花了,對自己的媽媽感覺虧欠不已,特邀請她來身邊數日,欲帶其旅遊玩樂,享受天倫之樂及人間繁華。

媽媽,你要接受我長大了

婚後每年回孃家不過幾日,此次在一起相處才發現,媽媽的精神其實就是那種一味付出不求回報的型別,比如有人來家裡拜訪她,她為了招待客人,往往比客人此行花費還要大過很多。與人一起吃飯,她不以長者自居,無論長幼尊卑,給予一樣的照顧,她會給桌上每個人倒茶,續酒。

媽媽對待我的方式還是把我當成沒有長大的孩子一樣,我長大後第一次發現她的問題與嘮叨。比如我有一樣東西找不到了,她會急赤白臉的說讓我要如何如何小心;也會因為知道了我的某個小煩惱,雖然我已經快忘記了,她還是一天能提起來三次那件事情,反覆叮囑。在我小時候,每次爸媽有什麼爭執,我都會無條件站在媽媽這邊,與爸爸爭論;長大後發現,媽媽的關懷與嘮叨是會讓人窒息。雖然我永遠相信,她是唯一無條件愛我的人,是我永遠的退路與依靠。但是若真長期相處,還真不一定是好事。三十而已中,顧佳的爸爸說遠香近臭是有道理的,那樣的父親是明事理知道與孩子保持距離。我的媽媽也是,她不打算與我們哪個孩子長期一起生活。以前我非常擔心她與老爸自己生活,希望她在我們身邊或者哥哥身邊,現在看來她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媽媽,你要接受我長大了

媽媽有一方面比很多父母都好,就是她是可以接受意見的人,不是不容反駁;而且非常勤勞。自幼給我的印象就是開明的,我們的決定她都可以支援,就是她心思細膩、敏感,需要被保護;堅強中透著脆弱。

大部分人都說年輕人與老人最好不要一起生活,以前覺得跟婆婆不行,跟媽媽一起是可以的。其實我的媽媽與婆婆都是很勤勞而且對我好的人;我對她們的意見其實是一致的,就是希望被尊重,有自己的空間,自由,被當成年人對待,我不需要被嘮叨,不需要她們一直操心,也不需要她們為我做任何決定;大到我的事業前途、小到東西如何擺放、吃熱的還是涼的,做飯火大還是火小······少說話多幹活,似乎就是最好的相處方式。因為煩惱說了,她會非常煩惱;開心的事說了還行,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何況我們永遠的人生課題是如何實現個人價值與自由;所以伴侶都在經歷一樣的時刻,其實是最親的人,最可以溝通的人。父母已經是不經風霜或飽經滄桑,他們應該安度晚年,能讀讀書、寫寫文章、喝喝茶是最幸福的。

媽媽,你要接受我長大了

為人父母的課題是陪伴其長大並學會放手。何時政府可以解決了年輕夫婦帶孩子的難題,年輕人與老人就可以各自安好了。不必為了孩子而不得不。有多少離婚與老人有關?何時婚姻不再是兩個家庭的事,而是隻與愛情與責任有關,離婚率可能也不會高居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