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一年好時節,把盞琥珀寄清明

春分後的十五日,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以得名”。 由此可見,清明“好時節”的由來是歷來有記載的。

而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籍著清明假期,不少人都會前去踏青、郊遊,感受春天的氣息,清明節也有“踏青節”一說。

正是一年好時節,把盞琥珀寄清明

美好的詩句銘記著某年清明的美好

記憶片斷

欲晴又雨雨還晴,時節又清明。

紅杏牆頭燕語,碧桃枝上鶯聲。

輕衫短帽,扁舟小棹,幾度旗亭。

斗酒踏青天氣,買花載酒心情。

一說起清明,耳熟能詳的一定是這首:

正是一年好時節,把盞琥珀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自古以來,清明節就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清明酒飲酒的習慣其實與寒食節有關。

相傳在唐以前,寒食節和清明節相隔3天,從寒食禁火到清明起火,人們一連三天僅能吃冷食,身體會不舒服。寒食節,雖禁火,但不禁酒。喝酒正好起到一種暖身的功效。

正是一年好時節,把盞琥珀寄清明

唐以後,清明時節必是要飲酒的,蘇軾是“寒食後,酒醒卻諮嗟”。而無酒的清明,則是索然無味的,所以宋代王禹偁感嘆:“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酒泉。

清明節喝酒也與祭祀祖先的傳統密不可分,酒也是人們對逝者表達敬意和哀思最適合的載體。

正是一年好時節,把盞琥珀寄清明

宋代程顥這樣寫: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每至清明,人們常常借掃墓之機,攜帶酒食春遊。家人亦齊聚一堂,羅列杯盤,嘗口美酒,互訴心中情。無論是對先祖的緬懷和祭奠,還是對春天大自然美景的讚頌,飲酒,都是自古以來不變的情懷所在。

在清明節,酒是絕對的重要角色。少了酒,真如宋代王禹偁感嘆的那樣索然無味一樣:“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