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主之作》:從兩個角度分析藝術家庫爾德的成功因素及思考

前言:

《無主之作》是去年成功入圍候選九強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本片以德國當代藝術家格哈德。 裡希特(Gerhard Richter)的藝術家為原型,他是當代世界藝術市場估值排名前十的藝術家,作品屢屢創下拍賣紀錄,價值上億人民幣,影響了很多中國畫家。

本片講述了藝術學生庫爾特(Kurt Barnert)青年時期從東德到西德的學習和生活經歷。庫爾特小時候時常和熱愛藝術的姑媽在一起,和姑媽一起看畫展,聽姑媽彈鋼琴。長大後接受東德“藝術為集體服務”的思想,成為了有名的共產主義大畫家。但小時候姑媽給他的藝術啟蒙讓他難以忘懷,後來,他逃往西德,進入西德的藝術學院。在這裡他最終找到了自我。

我認為這部影片從標題《無主之作》到拍攝風格,都與藝術家本人風格有一定的呼應。庫爾特的成長過程也有助於理解現代藝術。作為故事背景在二戰前後的影片,它沒有“落俗套”去從政治上審視德國,而是如標題《無主之作》一樣,試圖平靜的旁觀這一切。

那我今天就來分析分析,庫爾特為何能成為一個成功的藝術家以及他的成功對我們有什麼借鑑意義。在我看來,庫爾特成功的因素可以從外在和內在兩個大方面來分析。在文章第三部分,我會來分析庫爾特成為大藝術家的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

《無主之作》:從兩個角度分析藝術家庫爾德的成功因素及思考

電影的原型:德國藝術家哈德。 裡希特(Gerhard Richter)

01、庫爾特成功的外在因素:家庭氛圍、學校氛圍,庫爾特一直浸潤在充滿藝術的環境中

先來說說庫爾特的家庭氛圍:

我們今天的家長對孩子的藝術教育都很上心,會給小朋友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讓我們看看庫爾特家是怎麼做的。

1。去看藝術展:在法國,我經常在美術館、劇院遇到一隊由老師帶領的小學生。去參觀藝術展是培養藝術興趣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在片中,庫爾特的姑媽為藝術痴狂。她帶著小庫爾特去看納粹舉辦的墮落藝術展,在納粹批判的聲音裡告訴小庫爾特“我很喜歡這些畫”。這在小庫爾特腦海中埋下了現代藝術的種子。

2。耳濡目染:不同於別的家長在家裡刷抖音打麻將,庫爾特的姑媽在家中給庫爾特彈鋼琴。浸潤在這種環境下,庫爾特的品味也會在耳濡目染中提高。

3。用不同的方式感知世界:家長也可以做一些引導,讓孩子從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就像庫爾特一直記得姑媽帶他到公交站聽喇叭的轟鳴,雖然他很久一段時間都不明白那到底意味著什麼。但這個“詭異”的行為一直印在的心理,直到他終於找到自己的那天。

藝術家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家庭生活中一點點積累。走進博物館、美術館看原作;家長在生活中行為示範,耳濡目染並且帶著孩子用不同的方式感知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無主之作》:從兩個角度分析藝術家庫爾德的成功因素及思考

再說說庫爾特的學校氛圍:

庫爾特在東德和西德都上了藝術院校。雖然二者背後有著不同的價值觀

,但無一例外地,兩個學院的教授都認為庫爾特非常有天分。這種正向反饋給了庫爾特信心。

在東德,整個社會認為“藝術為集體服務”。於是,學校教授的就是如何畫畫來服務於政府。整個學校,從理論課到實踐都嚴格踐行著這種觀點。

到了西德,庫爾特接觸到了自由的現代主義,他也開始入鄉隨俗。從思想到行動改變了以往的風格。

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庫爾特在學校都接受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完整教育,而這種教育是符合社會和時代背景的。這保證了庫爾特的浸潤在合適的藝術環境中。

同時,這兩個學校又都是友善的,給與了庫爾特藝術上的肯定。讓庫爾特能踏實地順著環境前進。

《無主之作》:從兩個角度分析藝術家庫爾德的成功因素及思考

02、庫爾特成功的內在因素:聽從內心的聲音、堅持探索,哪怕從頭再來也在所不惜,庫爾特一直為著藝術不斷地努力

自從幼時被姑媽在藝術上啟蒙之後,庫爾特就開始主動的追求藝術。

他在東德上了藝術院校,透過不懈的努力和勤勞作畫,連同學都成了他的助手。在片中,每次鏡頭切到庫爾特他都是在畫畫;後來庫爾特與妻子相遇時,他也是最後一名跑出教室。

即使庫爾特是個有藝術天賦的人,他的成功也是和他的不斷努力分不開的。

但這樣他也沒有滿足,他的內心有另一個聲音,告訴它藝術有更多的可能。有很多人在面臨這種情況的時候,總是放不下已經得來的一切,不敢追逐內心的聲音。但庫爾特不一樣,他是有想法就有行動的人。

於是他毅然放棄在東德的一切,前往西德。在那裡,他的第一件事,是又申請了一個藝術院校。他願意拋棄原來的一切,從頭開始。

但他並沒有在這個新的花花世界裡迷失。在大家都放棄傳動繪畫技法的時候,他能逆流而上,重拾這個“已經過時”的技藝,找到自己的風格。

藝術就像姑媽在他心裡種下的種子,生根、發芽、不斷長大。他一直在追尋著姑媽留給他的影子,哪怕放棄他在東德已經獲得的名利。

他勤於實踐,不斷探索。在東德,他的努力使他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在西德,他願意從頭再來,嘗試各種新鮮的藝術形式,也不排斥重拾西德已經少有人用的傳統繪畫技藝。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語言。

《無主之作》:從兩個角度分析藝術家庫爾德的成功因素及思考

03、基於《無主之作》中庫爾特一步步成為一個大藝術家過程,談談我對於藝術家能夠成功、對於我們人生的幾點思考

庫爾特成為大藝術家並不僅僅因為他的天賦,更因為在當時的環境下他做對了一切事情,而這些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順應社會潮流;保持開放頭腦,接受新的思想;時刻保持思考,做出1234432自己的判斷;這些對我們的人生也有現實意義,下面就談談我的三點思考:

1. 順應社會潮流

在東德,教授強調“藝術為集體服務”,不要想太多的“我”。即使庫爾特內心暗流湧動,他依然還是遵從教授的教導,畫著“社會現實主義”的宣傳畫。後來,他成了有名的共產主義畫家,連同學都為了給他當助手為榮。

試想若庫爾特在東德的環境下,畫出小時候和姑媽看到的現代藝術,他估計也會和姑媽落得一樣的下場:進入毒氣室。正是因為他沒有在東德貿然行動,才給他的未來留有了可能。

一個人若想成功必然要順應歷史潮流,想生存亦是如此。

2. 保持開放的頭腦,能夠接受新的思想

到了西德,他見到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藝術形式。即使這時的他已經是“資深的共產主義畫家”,他依然能夠從頭再來,嘗試不同的表現形式。哪怕這些藝術形式其實並不適合他,他也在實踐中探索。

喬布斯也說: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總有二十幾歲的人說,好像感覺自己老了。也總有八十幾歲的人說,我感覺自己還年輕。

我認為人是否年輕,不在於年齡,而在於是否有開放的頭腦,樂於接受新鮮的思想。只要人生還沒有停止,就有新的可能。

《無主之作》:從兩個角度分析藝術家庫爾德的成功因素及思考

3. 時刻保持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斷

其實從影片開始,庫爾特就沒有停止過思考。

對現代藝術,納粹宣稱其為“瘋狂的,精神錯亂的事物”;姑媽很喜歡它們;東德的學校認為它們毫無意義。

庫爾特並沒有相信他們任何一個,只是把這些意見存在心裡,直到他來到了西德。在學校裡,他親身實踐新的藝術形式,接受老師的引導。庫爾特才開始做出自己的選擇。

然而他並沒有選擇任何一種,而是走了一條中間的道路。在西德的學校裡,已經很少有學生嘗試寫實繪畫了。庫爾特卻“逆天而行”。

他沒有盲從西德的新形式,也沒有堅守東德的社會現實主義。他將寫實的繪畫與新的形式相結合,從自己的記憶、命運出發,走了一條通向真正自我的道路。

人總是容易受到周圍人的意見左右,無論在什麼時候,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獨立思考,都是極為重要的。

《無主之作》:從兩個角度分析藝術家庫爾德的成功因素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