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同源,南、北卻大不相同 這茶嘗過的人回來都喝不下鐵觀音了

閩南水仙,又叫漳平水仙,茶種來自武夷山,移植到閩南後,形成獨特的風格,讓一直喜歡清香鐵觀音的蘭花香的我,上山後來就再也沒喝過鐵觀音了。比清香鐵觀音香氣更紮實、純淨,茶湯更回味無窮,這款茶有“毒”,入口一秒,入腦三月。

說起漳平水仙,不得不提及張興裕——漳平水仙第四代傳人,一個讓漳平水仙在全國鋪開知名度的關鍵人物。而張士齡,作為漳平水仙起源的第六代傳人,他跟別人說得最多的不是祖上的榮耀,而是他自身對於做水仙茶的驕傲。

茶樹同源,南、北卻大不相同 這茶嘗過的人回來都喝不下鐵觀音了

無化肥農藥,被蟲咬的茶青上都是洞

張師傅的茶園在“中國花木之鄉”漳平洋營侖茶王村,氣候溫熱溼潤,那裡還有美麗的九鵬溪。茶山海拔在500米左右,茶園面積有60畝。土壤都是最適宜水仙生長的黃土壤和沙質,茶樹最具歷史的有70年樹齡,是張師傅老一輩流傳下來的,最新的也有6年。

雖然張師傅才26歲,但涉足水仙茶已13年了。出身在水仙茶世家,打小張師傅就耳濡目染水仙製作,也接受家族的傳承教育。真正下手去感受熱鍋裡茶葉的溫度時才10歲出頭。從小到大十多年對著同樣的東西同樣的工作,有的人會厭倦了,可是張師傅卻說越來越熱愛。他為了尋找好的茶青,無數次三更半夜到茶山打著電筒一個人溜轉,一說到水仙茶,這位年輕的師傅都能興奮地說出許多道道,跟著他總能學到茶裡的秘密。

做水仙茶,每一個工序都要專心致志不能出錯,從種植、採摘、製作,一旦一個不留意,茶葉達不到標準,茶葉就掉價,嚴重還可能虧本。而且較多都只能人手去操作,譬如採摘茶青,譬如殺青、揉捻後要人工剪梗,還譬如漳平水仙特有的定型,都是機器無可替代的。即便有機器的輔助,低效率的手工操作還是讓一季的茶要耗時一個多月才能完成。

茶樹同源,南、北卻大不相同 這茶嘗過的人回來都喝不下鐵觀音了

祖上傳承下來的茶山,是張師傅最大的依託

儘管茶需要細心備至、費人勞力的製作,可是張師傅這樣說:晨早6、7點與採茶人一起在鬱青的茶山中把茶葉給摘,一起唱和著山歌挑著茶青下山;當閩南水仙散發著嗅之不厭的花香味時,就是茶令他留戀不已的地方。

所以,請問有茶友喝過漳平水仙嗎?對於這款茶的印象如何?希望茶友們可以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