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丨有驚恐症的時候,該怎麼辦?

驚恐症(Panic Disorder)是焦慮症的一種,由於腦內血清素失衡令控制情緒能力出錯,常出現強烈的情緒,引致身體有強烈的反應,如心跳異常加快、呼吸困難、頭暈、反胃等,一般人不知道何謂腦內血清素失衡,所以認為身體重複發作是無原因的,造成患者焦慮,極度恐慌,擔心身體有毛病,會隨時暈倒或會心臟病發喪命。種種想法均是由驚慌及擔心造成,並不反映真實情況,只要得到協助,調理情緒就能康復,所以驚恐症屬於情緒病。驚恐症很少單獨出現,患者通常會同時患有其他情緒病或焦慮症。

大部份患者最初是向其他身體專科就醫,檢查顯示身體器官很健康,但患者仍會反覆找醫生再檢查,直至最後被轉介至精神康復科。而亦有部份患者沒有尋求幫助,一直不知自己患有驚恐症,以至病情得不到適當治療。

成因

對驚恐症患者作出診斷都會得出大腦血清素失衡的病因。大腦血清素主要於腦內傳送訊息,關係到多個生理系統及情緒的調節。血清素失衡會造成集中力下降、煩燥、抑鬱、食慾不振等。有動物實驗指出,提高動物大腦血清素水平,可以減少動物互相攻擊行為。驚恐症患者常經歷一種稱為自發性恐慌突襲(Spontaneous Panic Attack)的反應,就是由此引起,亦是所謂的「無故」發作。

驚恐症的形成並不是一朝一夕,患者第一次經歷自發性恐慌突襲,就會因「無故」不適而恐慌,開始擔心身體狀態。之後再多次經歷,更加深了擔心程度,造成焦慮,焦慮本身又引發恐慌突襲。

故此,發作→恐慌→焦慮→發作→恐慌→焦慮,形成惡性迴圈。

遺傳亦是一大因素,三分之一患者的家庭中有至少一位成員患有驚恐症。

心理丨有驚恐症的時候,該怎麼辦?

症狀

驚恐症患者病發情況有兩種:

1.自發性恐慌突襲:

由腦內血清素失衡引致,於平常生活中無預警發生,患者不能明白病發原因。普遍第一次病發都是此類。

2.恐慌突襲:

由焦慮引致,通常過往已病發過,因過度擔心而產生,但患者因恐慌會認為此類病發亦是無原因的。

而兩種病發均會經歷同三個階段,身體發作、恐慌、焦慮,下次病發又會重複:

1.身體發作:

指(腦內血清素失衡或焦慮引起的)情緒令身體發出強烈反應,患者通常只留意到身體不自然的發作,不能察覺是由情緒引起。常見身體發作徵狀:心跳加速、呼吸困難、頭暈、反胃、手腳顫抖、冒汗、肌肉僵硬、頭痛、胸口痛、麻痺、腸胃不適等。發作時間維持十分鐘至半小時不等。

2.恐慌:

在經歷身體發作時及之後,會不斷詢問自己「為何雙手會不斷顫抖?」「為何會不斷冒冷汗?」,因不理解原因而感到恐慌,有些徵狀更會令患者覺得會隨時暈倒在地、心臟病發等,懼怕自己有可能會不明不白喪命。

3.焦慮:

會經常擔心再有身體發作,身體是否有毛病等。就算健康報告顯示正常,仍會反覆要求醫生再作檢查。過度的憂心引致恐慌突襲,自發性恐慌突襲可能隨時發生,形成迴圈,不斷重複發生。

心理丨有驚恐症的時候,該怎麼辦?

治療

精神康復專家會對患者的情緒、行為、思想、身體徵狀四個範疇分析,指出曾出現身體發作徵狀與情緒的關係。慢慢開解患者,教育他們何謂驚恐症,鼓勵他們用各種放鬆的方法面對,焦慮只會造成更多次病發。患者本身亦要認清自己根本沒有生理毛病,不會有危險,不時進行鬆弛練習。

在患者病發時,患者可能不能立刻放鬆,此時可以進行「安全行為」,以作短期舒緩、分散注意力之用。例如有:打電話或找傾訴物件聊天、停下所有活動專注深呼吸、唱歌等。

另外會檢測患者腦內血清素,血清素水平低患者可以進行刺激分泌血清素的活動,例如:進食含氨基酸的食物、多吸收碳水化合物、於明亮光線下活動、運動,甚至坐禪、咀嚼香口珠等。血清素回覆一定水平就能減低情緒失控的機會。女性於月經時會減低血清素分泌,所以醫生會處方少量維生素B6給經期女性患者,以刺激血清素分泌,防止血清素再進一步下降。

心理丨有驚恐症的時候,該怎麼辦?

預防

要預防驚恐症再發作,患者要學懂放鬆,避免情緒過激及壓力太大,糾正驚恐思想,多做鬆弛練習。向更多人教育何謂驚恐症能讓潛在患者更早被發現,亦能令更多人明白及保護患者,減低驚恐症惡化機會。

誤解

驚恐症與恐懼症不同,驚恐症是對自己身體無故發作而恐慌及擔憂,可以隨時隨地病發;而恐懼症多數是對某樣事情的恐懼,並會作出逃避,如畏高只會在高處發作、懼曠症患者會不敢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