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奔浪流,終歸山窮水盡

開腔 ▻▻▻

對槍稿一票中老年編輯、作者來說,最近最重要的電影,不是《失控玩家》,而是當前排片率不到1%的紀錄片《龍虎武師》。

不得不說,這是為中年而且進階之影迷定製的,它不提供娛樂,資訊量很大,或者可以說就是一堂課,觀看它、理解它都頗為累人。

對港片、特別是80年代老港片缺少認知的觀眾很難看下去(也看不明白),可如果是少年時枕著港片港樂入眠的那一代人,必然就會感慨萬千,悲從中來。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槍稿主編 徐元

龍虎武師,曲終人散

文/徐元

浪奔浪流,終歸山窮水盡

01

為什麼詩是唐的,詞是宋的?

而在費里尼安東尼奧尼羅西里尼帕索里尼貝託魯奇之後,為什麼義大利就沒有電影大師了?

……

一代總有一代的風流,但凡黃金時代,終歸會有黯然謝幕的那一天。

“香港”和“香港電影”,就是我們這幾代中國人親炙過輝煌又眼看著漸漸熄滅的一場大火。

上個週末,一部叫《龍虎武師》、披露香港電影黃金時代動作片班底之工作實況的紀錄片在院線上畫了。

在21世紀的20年代,看著銀幕上的老人們憶苦思甜聊起香港及港片的1970、1980年代,讓人驟然就生出了白雲蒼狗、莫可名狀的感慨。

《龍虎武師》拍的是一個小行當,其實,它講了一個大時代。

浪奔浪流,終歸山窮水盡

紀錄片《龍虎武師》展現電影人一拳一腳打造的香港功夫電影黃金時代,拿下了豆瓣8。3的評分

02

憑著“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香港成了一個財富之港、繁榮之城。

而主要由音樂和影視構成的香港流行文化,就是生長在這片巨大繁榮之上的一個奇蹟。那麼多電影、那麼多歌曲、那麼多明星……那麼生龍活虎,那麼閃閃發光。

並不誇張地說,在所有這些之中,最奪目的乃是“香港動作片”——因為,這是唯一一個抵達了全球各國、各語言各人種的華人文化品類。

當然,動作片較少文化隔閡,容易理解,是先決條件。可是,

世界各國都拍動作片,卻只有香港能先後貢獻出李小龍、成龍、洪金寶、元彪、李連杰、甄子丹電影

,而長期與好萊塢分庭抗禮,其根本原因就在於,

只有香港影壇才有如此天才又如此搏命的一代動作電影工作者。

浪奔浪流,終歸山窮水盡

京劇名伶于占元赴港創辦中國戲劇研究學院,培養出得意門生“七小福”等人,為動作電影輸送了大批武行人才

《龍虎武師》介紹的就是這麼一群特殊工種裡的特殊人才。簡而言之,他們是幕後工作者,負責設計動作、替主演完成危險動作、扮演歹角被主人公打飛、炸飛、撞飛。

“武行”是他們的從事行業的總稱,“武師”是對從事其職者的尊稱。

按照時間順序,《龍虎》依次介紹了港片武行的源流及發展,即最早是梨園行從業者轉入電影圈,把“唱唸做打”之“打”引入鏡頭設計,再經過古裝功夫片逐漸過渡到時裝動作片,傳統戲曲和傳統武術之人員和觀念,構成了主導雙核。

浪奔浪流,終歸山窮水盡

香港動作片大體由古裝武俠片逐漸演變出民初功夫、時裝警匪、槍戰英雄、古裝仙俠片等子型別。圖《霹靂十傑》

03

不過,

《龍虎》的敘述重心主要放在了1980年代,亦即香港電影最紅火時期,

成(龍)家班、洪(金寶)家班、劉(家良)家班、袁(和平)家班這四大動作團隊互相鬥法的瘋狂往事之上。

彼時很多影片的動作設計,實則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武術或功夫,

而是致力於展示種種人類肢體奇觀,亦即種種虐待狂式的墜樓、翻滾、爆炸等等(那些成龍電影的最大賣點)。

大環境是市場紅火,小氣候是同業競爭,成家班、洪家班大搞軍備競賽,無止盡地加難度,而又因為還是“土法特效”時代,所以幾乎每個危險鏡頭都是實拍,而其結果,就是在銀幕上留下了一個個駭人聽聞的驚險鏡頭,而銀幕外,做動作的武師致死、致殘、“在家躺了三個月”屢見不鮮。

那些年那些電影,是靠命換來的。

說回來,仍不脫那句:

“盡皆過火,盡皆癲狂”

浪奔浪流,終歸山窮水盡

彼時的香港動作片中有許多實拍危險動作。/圖源《警察故事》

04

不消說,這種情況不合理、不專業,也難以為繼——後來香港動作片果然走入了徐克引領的新武俠時代。

時至今日,《龍虎武師》本身就藉著受訪者甄子丹和袁和平之口,表達了對這種工作方式的否定。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

這種種不人道的瘋狂搏命,的確為香港電影乃至世界電影留下了不可複製的奇觀影像

,進而讓“香港電影”成為世界電影史上不可磨滅的關鍵一章,也推舉李小龍、成龍在全球偶像的眾神殿裡,留下了金燦燦的兩把交椅。

但更為重要的是,武師們因為出身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跟了“大哥”講究一輩子忠心耿耿,“不行也得說行”,恰恰又正是非常典型的“活著”式“中國故事”。

這些故事本身,是我們這個民族悲欣交織的現代史的一部分,也是我們認知本民族性格的一個個絕佳樣本。

香港之所以成為那顆東方之珠,華洋雜處的大背景(電影本身就是頂頂“洋氣”的東西),大量大陸人逃難於這個彈丸之地之後,面對豐富的名利財富誘惑,應激而共識地生髮出各種拼命、進取、樂觀、搵食之“獅子山精神”,也就通通藉著武師們的酷烈人生,以最高濃度被還原了出來。

因此,龍虎武師是特殊時刻、特殊地點裡的特殊產物,不止空前,而且絕後。

它已然是一段不容改變的歷史事實,從不同層面、不同立場,當然能夠給出不同的解讀和評價(哪怕是徹底的否定)。

不過,正如一道傷疤,它象徵了血肉模糊,可往往又是榮耀之所繫。

浪奔浪流,終歸山窮水盡

武師們的冒險進取,不僅造假了電影奇觀,更凝聚著時代精神與民族性格。/圖源《龍的心》

05

《龍虎武師》主要由兩類素材構成:其一是年邁的武師們出鏡受訪,口述歷史,其二是配合其講述,節取當年影片中的片段,再加上幕後花絮段落,多角度全景式表現當年的創作實況。

這兩類素材也就正好構成了今昔對比,更比出了各個層面的今不如昔:

昔日年輕矯健的武師,如今都已垂垂老矣

,行動不便,而且由於工作特殊、出身卑微,很多武師中年以後就普遍潦倒,到了今天更有不少晚景淒涼;

而昔日武師和明星大導們奮戰的熱鬧片場,如今要麼已是廢墟,要麼已被拆除

,影業的蕭條一望可知;至於一度繁榮火熱的武行行當,如今已是後繼無人,即便有少量新人,也很難找到工作機會。

總而言之,風雲激盪的港片和港片年代一去不復返了。那些曾經讓萬千海內外中國人為之目眩神迷、如痴如醉的“港味”,已經隨風而逝。

從無限活力、無限光彩,變到窮途末路、黯淡無光,不僅是龍虎武師的命運,還是香港電影和“香港”這座城市的命運

——它曾是幾代中國人的異域想象,象徵著財富和資本主義,象徵著聲色犬馬和燈紅酒綠,象徵著腐朽墮落和自由開放,可是,如今它們都已被掃入別冊。

曾經的仰視和欽慕,變成了今日的無視和鄙夷,只剩堪堪一批在錄影廳裡泡大的中年骨灰港迷,可能還把此間的人事情當作心頭好。

浪奔浪流,終歸山窮水盡

導演魏君子認為該片“一方面與較為先進的電影製作相抗衡;另一方面也在視覺衝擊、美學觀賞上,不斷探索。”

《龍虎武師》主創人魏君子,就是國內著名的由“錄影廳小子”進而變成業內大拿的典型。這出紀錄片人多料足,與他同齡同好者(如筆者本人)自然看得激動,可是也不難想象,其實這是一部對“路人很不友好”的電影:太多的人名、片名、門派、戲班,沒有“幼功積累”(看過足夠多老港片)實在理不清頭緒。

而且歸其根本,這也是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只是“觀眾”而非“影迷”者,多數沒有興趣探究幕後。

所以,《龍虎》的票房成績相當困窘,畢竟不過是拍給遺老(香港從業者們)和遺少(內地港片迷)看的。

無妨說,

它本就是一曲輓歌,唱給輝煌過的香港和香港電影,也唱給大陸錄影廳一代

,不過讓大家確知,青春已逝,時代已變。

浪奔浪流,終歸山窮水盡

編輯|徐元

排版|Owlet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