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給了我一個多彩的童年,還成為了我的文化啟蒙 | 豫記

立春前後,中原大地上的廟會進入旺季。懷舊牌小吃、簡約風戲臺、接地氣的文化啟蒙,構成了很多人童年最色彩斑斕的記憶。以至於我們長大後遠走他鄉,也無法忘懷廟會上的豐富多彩。

廟會給了我一個多彩的童年,還成為了我的文化啟蒙 | 豫記

魏俊朝 | 文

立春前後

家鄉的廟會如約而至

我的故鄉在新野鄉下,一個孤離荒寒、質樸氣清的小村莊。這些年來,爾奔曲走在異鄉,無數次我想起故里的古樹、老屋、庭院、坑塘……而在這一切當中,我最懷念的還是故鄉的廟會。

廟會多在氣溫回升、萬物萌動的立春前後舉行。

村子裡的主幹道猶如一根動脈血管,悠悠故事在裡面流淌。它緊挨著一個佔地約二十畝的曬麥場,廟會的舉辦地就在這主幹道和麥場上。

天未亮,晨雞還在唱,賣東西的、玩雜耍的、唱戲的便忙活開了。他們如燒開的水,翻騰得很細碎。

廟會給了我一個多彩的童年,還成為了我的文化啟蒙 | 豫記

鄉親們草草吃過早飯吆朋喝伴,攜婦將雛,如脫籠的雀兒,興奮湯湯地走進廟會。廟會里賣雪花糖的、梨膏糖、烤麵筋等小吃的擠擠挨挨,一字排開,吆喝聲如錢塘江潮此起彼落。

一個年近五旬、容顏染霜的中年人,臉上皺紋溝壑縱橫,如一篇難解的文字,記錄著往昔。他的面前放著一個籃子,裡面是白花花的梨膏糖。

孩子們擠在他的周圍,脖子伸得老長,秋水般的眼睛盯著梨膏糖。中午人不慌不忙,有條不紊的忙碌著。

這邊有猴藝表演。耍猴人來自新野樊集,這個盛名遠播的猴藝之鄉。

廟會給了我一個多彩的童年,還成為了我的文化啟蒙 | 豫記

猴子叫妮妮,八歲了,纖巧婀娜。翻筋斗兒、作揖、投籃、騎獨輪車、推鐵環……嫻熟的表演引來眾人裡三層外三層的圍觀。

廟會戲班子的角兒也是明星

甚至有粉絲為其割腕自殺

廟會上最有吸引力的莫過於戲班子的演出了。戲班由魁梧健碩,白髮蒼顏的郭忠良老先生一手創辦。

郭老幼時家貧,卻聰慧絕倫。十二歲,便跟著名聞中原的昌盛戲班學戲。十六歲便可獨當一面。從此跟著戲班風吹落葉般天南海北地漂。

只要有他參與的演出,必觀者如堵,掌聲喧譁。

廟會給了我一個多彩的童年,還成為了我的文化啟蒙 | 豫記

據說,有年秋天,戲班在北京西山演《諸葛亮弔孝》。由郭忠良扮演的諸葛亮羽扇綸巾、氣宇軒昂,哭起來高亢悲壯。觀眾被感染,淚水狂流,秋衫溼透。演出一結束,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春秋交替,歷史爬行。年逾花甲的郭老葉落歸根,回到老家郭營,創辦了一所鄉村戲校。在他的調教下,十幾名學生很快由羸弱的小戲苗兒長成枝幹虯橎的參天大樹。

有年廟會,鄉親們聽說郭老的戲班子要義演,老人孩子都喜笑顏開,雀兒似地奔走相告。晨曦初綻,人們草草吃過早飯,拎著凳子、杌子,說著笑著,潮水似的湧向戲臺。

管絃嗷嘈,鑼鼓錚鏜。在一片千呼萬喚中,正戲終於開始了。

首場演出是豫劇《打金枝》。

廟會給了我一個多彩的童年,還成為了我的文化啟蒙 | 豫記

扮演太平公主的是郭老先生的閨女郭彥璞。她肌膚微豐,粉黛娥眉,清麗如水的容顏在美服華冠的映襯下倒添了幾分媚氣。彥璞輕移蓮步,長舒廣袖,唱腔如鶯囀燕鳴。唱到最高的音節處戛然而止,如一塊絲綢被猛然撕扯。

演郭曖的是彥璞的大姐夫,年近而立,身若楊柳,眉似遠山。唱腔更是了得,唱了十幾句之後,越唱越高,忽然拔了個尖兒,如一根鋼絲拋入天際。觀眾不禁暗暗叫絕。據說,一女粉絲曾對他一見鍾情,表白被婉拒後竟心灰意冷,割腕自盡,讓人唏噓不已。

鄉村裡的文化啟蒙

在廟會上完成一半

廟會上偶爾也會來一兩個說書的。往往是前一天天擦黑兒,就先去村裡走一遭兒。邊走邊扯著銅鈴似的嗓音吆喝:各位鄉親,老少爺們兒,您聽清楚了明天的廟會我與您相約書會,咱不見不散。

孩子們聽了,雀兒似地奔走相告。

說書的先生化淡妝,一襲青衣,躬身鶴形,開講前總要咳咳的清清嗓子。

廟會給了我一個多彩的童年,還成為了我的文化啟蒙 | 豫記

有次,說書先生講了個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故事。講到一個明月高懸,惠風和暢的夜裡,被撩得春心蕩漾的鶯鶯光著腳翻過院牆,奔向丰神俊朗的張生時,突然,先生嘎然而止: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這讓鄉親們怎麼接受得了。臺下是山呼海嘯般的吆喝:繼續!繼續……臺上說書的先生微微一鞠躬,說到:咱明天繼續。鄉親們不禁發出悠長的嗟嘆聲。

廟會上,小販的到來是最吸引小孩子們的,尤其是吹糖人。孩子們一個個伸長了脖子,張著大嘴,目不轉睛的看著那變戲法似的捏糖人的手上下翻飛。那種痴迷和羨慕,真想自己去嘗試一下。

但對我而言,最吸引我的就是廟會上的舊書攤。每次路過舊書攤,我都會蹲下拿起一本線裝古書細細翻閱,在別人的故事裡旅行。

廟會給了我一個多彩的童年,還成為了我的文化啟蒙 | 豫記

賣書的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眼睛裡蘊著三分禪意,七分平和。他樂呵呵地走上前來和我攀談,得知我是作家,他總是把中意的書以很低的價格賣給我,讓我不禁對這位老人心生感激之意。

雖然行走在異鄉,但每年春節回到故鄉,我還是願意到廟會上走走,感受那濃郁的浮世清歡。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作者簡介

布衣之戀,本名魏俊朝。南陽新野人,自由撰稿人。在《光明日報》《法制日報》《人民公安報》等發表散文(詩)、新聞作品近千篇,獲獎三十多次。

豫記版權作品,轉載請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記”,投稿請發郵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