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陽道文化及茶文化起源

麗水是浙江省陸地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同時又是人口密度全省最低的,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松陽是麗水一個縣城,有“松古平原”之稱,又稱“松古盆地”。是古代麗水最大的平原地區,周邊是山,中間是平地,適合農業種植,又被稱為麗水糧倉。由於群山環繞,高海拔等特殊因素,不但適宜人居,更為適合多種經濟作物生長。最為代表性的就是三葉:茶葉、桑葉和菸葉。

松陽道文化及茶文化起源

松陽-松古盆地=松古平原

松陽縣始建於東漢建安四年(199年),分章安縣南鄉置松陽縣,屬會稽郡,是麗水地區最早置縣的縣城。松陽歷史悠久,路路水路暢通,是古代城方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其中道教更是得到了得天獨厚的發展,鼎盛時期松陽有道觀數百間之多。

道教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宗教,形成於東漢中後期。道教最早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之分。張角創立的太平道經漢末黃巾起義後衰落。五斗米道於東漢順帝(126-144)時,由張道陵創立於西蜀鶴鳴山,奉老子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經》為主要經典。

據志書記載:道教創始人張道陵曾親臨松陽卯山。南北朝集當時仙道理論之大成、創立神仙道教理論體系的葛洪(283-363)到松陽採藥煉丹。道教茅山宗創始人陶弘景(456-536)也到過鬆陽。

當時在吳、吳興、會稽郡的僑居世族,出現了不少道教世家。作為漢末建安年間就喬遷至松陽的葉氏家族,經過幾百年的繁衍發展成為當地新興的望門大族,亦自然而然地進入尊崇道教之列,千百年的世代傳承使之成為中國道教史上可以與張天師一脈相提並論的道門世家。

松陽道教最有名之人——葉法善。葉法善,字道元,號太素,隋大業十二年(616)出生於松陽縣瑞應裡(今松陽縣古市鎮),為葉慧明之長子。葉法善四十餘歲奉高宗詔進入京都長安,任內道場道士,至開元八年(720)以一百零五歲高壽仙逝,歷經高宗、中宗、武后、睿宗、玄宗五帝,先後奉旨代表皇帝祭封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授唐代道教最高法位“大洞三景法師”。“匡國輔主”功勳至偉賜金紫光祿大夫、鴻臚卿、越國公兼景龍觀主,贈越州都督。祖葉國重贈“有道先生”,父葉慧明贈“銀青光祿大夫、歙州刺史”,並奉敕分立《唐故葉有道先生神道碑》、《大唐贈歙州刺史葉公神道碑》。葉法善仙逝十九年後,已創造“開元盛世”的唐玄宗,依然深深懷念他。開元二十七年(739)為表達對葉法善的敬意和思念之情,表彰其豐功偉績,玄宗親撰並書《故金紫光祿大夫鴻臚卿越國公景龍觀主贈越州都督葉尊師碑銘並序》立於京都長安皇家道院景龍觀。葉國重、葉慧明、葉法善三代葉姓道士分別被朝廷封賜並立碑,這在唐代是獨一無二,即使在中國道教史上也為罕見。葉法善不僅在唐代受到朝廷的敬重,百姓的信仰,到了宋代還受到多位帝王的賜封。政和六年(1116)正月二十一日宋徽宗敕命《致虛見素法師誥》,封葉法善為“致虛見素法師”,四年後的宣和二年(1120),宋徽宗又頒佈《靈虛見素真人誥》,再次賜封葉法善為“靈虛見素真人”。宋理宗於紹定四年(1231)封葉法善為“真人”,端平元年(1234)又加封為“真君”。道教世家出身的葉法善,從一個籙生弟子到一代帝師、道教領袖,從普通道士到千秋奉祀的天師、真人,成為中華文化史上的神話傳奇。

《舊唐書》記載,唐朝初年,道教宗師葉法善(105歲)於卯山修煉期間培育出極品白化綠茶——卯山仙茶。後唐高宗御賜卯山仙茶為貢茶。卯山仙茶几乎經歷了整個唐朝盛世(唐高宗、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卯山仙茶對後來松陽茶葉的發展起來了重大的作用。如今,松陽有中國綠茶集散地,綠茶第一市,浙江生態綠茶第一縣之稱。

松陽道文化及茶文化起源

松陽茶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