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人生的頭等大事?

什麼才是人生的頭等大事?

什麼才是人生的頭等大事?

人生什麼最重要,答案也很直接:

選擇最重要。

就是這樣,人生的頭等大事只有一個——“選擇”。再進一步仔細看,人這一輩子需要拼了命去選好的機會,也就那麼幾個而已。上大學選擇什麼專業,畢業了選擇什麼工作,到時候了選擇和誰結婚,如果創業的話選擇什麼賽道,等有閒錢了選擇什麼專案投資……所謂的“大事”大抵上也就這些,也許還有別的,可總是數量並不多。

於是,大智慧就是要用到這些大事上。至於別的地方麼,難得糊塗其實是好建議。

我們已經知道每個人都選擇的根基就是他的價值觀。價值觀不同,就會做出不同的選擇。錘鍊自己的價值觀,就等同於提高選擇質量。再進一步,做選擇的更深的方法論是什麼呢?一句話就能說清楚:

新增必要的條件。

舉個例子:亞馬遜現在已然是網際網路巨頭,它也是地球上第一個真正的成功電商企業。那麼亞馬遜選擇的第一個商品是什麼呢?——大家都知道,是書。

為什麼亞馬遜選擇的商品是書而不是別的呢?傑夫-貝索斯有一次私下的分享中提到他們當年為什麼選來選去,最終選擇書作為他們的主營產品:

市場一定要足夠大;

品類必須有長期成長性;

消費者復購率要足夠高;

更重要的關鍵在於,我們要選擇一個售後成本很低,甚至乾脆沒有售後服務的商品!

這就是新增必要條件後,做出的一道簡單的數學應用題。在每個條件中都嚴格的去掉90%的選項,而最終,就是1萬個商品裡,只有一個能夠完全滿足條件。

同樣的,選擇一個創業方向的原則(新增必要的條件):

一、高頻

二、剛需

三、大市場

很明顯,選擇能力並不是天生的,它明顯屬於只能通過後天習得與鍛鍊的能力。所以說,選擇能力,肯定是平時一點一滴鍛煉出來的。練習的方法也很簡單:

1、面對任何一個選擇,都可以拿出紙筆,開始羅列篩選條件;

2、為每個條件重要性打分,而後重新排序,可以是1~5分;

3、考慮每個條件的必要性,打分只有1和0,要麼有必要,要麼沒必要;

4、三十分鐘之內,結果就會一目瞭然,但別急!因為還有下一步……;

5、第二天再花三十分鐘重新仔細過一遍——如果選擇本身的重要性很高,那麼就可能重複更多次……

做記錄很重要,很多人最終之所以很糾結,是因為他們從來不做記錄,只要有記錄,就可以回顧,就可以反思,就可以改進,就可以提煉,就可以透過不斷雕琢,最終形成完善的價值觀體系——而最終,這恰恰就是絕大多數人徹頭徹尾欠缺的好品質。並且,保持記錄,很可能是解決絕大多數人“遇事亂糾結”的最簡單有效的手段,不要小看積累的力量,時間久了,那些曾經用過的篩選原則,總是可以在“意料之外”的地方用上——不信走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