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故事只是娛樂?其實事關生死存亡!

如果有人問,人們是不是都怕麻煩?你的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如果加一句,人們其實也怕事情太容易,你還肯定嗎?在你考慮的時間裡,先來看一個故事:

1947年,速溶蛋糕粉問世,它的廣告宣傳語是“只需加水攪拌即可”。廠商認為自己的速溶蛋糕粉價格便宜,使用起來又簡單方便,一定沒有家庭主婦會不喜歡,結果卻翻車了。

原來,因為速溶蛋糕粉太過省力,加水後攪拌一下就能做出的蛋糕,讓主婦們不好意思說蛋糕是自己做的。後來廠商去掉了配料中的雞蛋粉,製作時要親手打入新鮮的雞蛋才行。這樣,主婦們重新獲得了參與感和成就感,廠商也因此走出產品滯銷的困境。

現在,你應該相信“人們不但怕麻煩,也怕太容易”的觀點了吧。可為什麼一開始的事實你會懷疑,現在卻改變了認知,願意相信了呢?

大師級“故事教練”麗薩·克龍,在她的新書《故事魔力》中這樣解釋:“赤裸裸的事實砸過來時,我們就會低頭躲開。把這些事實包裝成活靈活現的故事,我們就會被吸引過去。”

你以為故事只是娛樂?其實事關生死存亡!

麗薩·克龍是美國著名寫作指導兼演說家,在出版業、電視業工作了多年,也是紐約華納兄弟電影、洛杉磯威秀電影等知名公司的故事顧問。她在《故事魔力》中透過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進化生物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結合10個成功案例,總結出20個故事要點、26個故事工具,帶我們用全新的故事視角看待世界。

麗薩·克龍並不否認故事是情景模擬,具有娛樂性,但同時她也為人們展示了故事是人類的基本生存工具,是事實的美顏濾鏡,能幫助我們解決許多現實中的難題。

STORY OR DIE

故事是基本的生存工具

有一個專門針對男性的著名思想實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老媽和老婆同時掉入河中,到底該先救誰?這無疑是一個兩難的選擇,據說最佳的解決方案是在婚前就帶老媽學會游泳,這樣在婚後面臨妻子的責難時,才可大義凜然地說出令妻子滿意的“救你”!

男性婚後在老媽和老婆間做艱難抉擇的事件並不鮮見,結婚前讓老媽學會游泳的故事,無疑為類似的抉擇提供了一種可供參考的思路,讓男性在真正遭遇困難時,可以更從容不迫。

正如麗薩·克龍在《故事魔力》中所說:“故事是一種情景模擬,允許我們在幻想中親身體驗之前從沒經歷過的困境,同時我們自身的安全不會受到威脅。”只需要跟隨故事,人們就可以體驗某種事物能給人們帶來的感受,並學會“為了生存我們需要學習什麼”。

你以為故事只是娛樂?其實事關生死存亡!

是的,說的就是生存!我們可以試想一下自己現在是原始人類,然後我們發現了一些紅色的果子,早就餓了的我們,看著讓人垂涎欲滴的果子,卻忍住沒有去吃。原來,在想吃果子的瞬間,我們想到了部落的一個同伴,幾天前就因為吃了一種不知名的紅色果子,沒多久就口吐白沫,抽搐而亡。

部落同伴的故事,在致命果子面前,救了我們一命,也救了所有人類,讓人類能更好地生存,並世代繁衍。即便是現代,我們也從出生開始,就習慣用故事來理解身上發生的每一件事情。同時,故事還在時刻幫助我們,預測未來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

毫不誇張地說,遠遠早於文字誕生的故事,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甚至故事本身就是一種生存機制,或人類的基本生存工具。

麗薩·克龍認為,人類從來都沒有“創造”故事,只是“發現”了故事。除此之外,故事還有一種讓人意想不到的美化作用,值得人們特別關注。

STORY OR DIE

故事是事實的美顏濾鏡

有一個猶太故事,為我們展示了故事與事實的微妙關係:

生活在村莊裡的“事實”非常不受人們歡迎,因為人們都覺得“事實”太過蒼白、冰冷,讓人害怕。於是可憐的“事實”小朋友,只好躲在不易被人發現的角落裡,挨凍受餓。後來“故事”發現了可憐的“事實”,將“事實”帶回家,給她吃飽了飯,又給她做了一身漂亮的大衣——用“故事”編織成的大衣。於是,“事實”穿著“故事”製成的大衣,再次回到村莊,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

這個著名的猶太故事告訴我們:當事實穿上故事的外衣,會截然不同!

麗薩·克龍在《故事魔力》中,從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等角度,為我們分析了一個叫“知識詛咒”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人們一旦知道某些事情,就很容易理所當然地認為其他人也知道,從而很難再從不知道這件事情的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你以為故事只是娛樂?其實事關生死存亡!

因此,麗薩·克龍認為,人們對於事實的牴觸,更多是因為事實無法融入人們對世界的理解中。同時,從生理習性上來說,人類也更願意堅持熟悉的事物,抵制變化,就像前文提到過的不知名的紅色果子,因為人類有天生抵制變化的本能,才避免了中毒,成功走到今天。

毫不誇張地講,人們的觀念被挑戰時,對大腦而言,與身體上受到致命威脅並無本質區別。因此,用事實去說服人們,便毫無懸念地遭到抵制。而能引發人們共情的故事,因能讓人們間接體驗到之前沒有體驗過的感受,更容易改變人們的認知和行為。

就像前面的猶太故事中所講述的那樣,故事可以成為事實的外衣,讓人們放下害怕和牴觸的情緒。用麗薩·克龍在《故事魔力》中的原話:故事不是事實的對立面,而是將事實賦予人性、讓事實平易近人的幫手。

就像美顏濾鏡可以透過美白、磨皮、紅潤等效果,讓影片博主與直播帶貨主播們的顏值大大提升,將更多路人轉化成粉絲,從而實現流量變現。故事之於事實,也有類似的作用。

STORY OR DIE

故事要與情緒形成好CP

如果有人向你介紹一部電影,說這是一個窮小子與一個富家小姐的愛情故事,你會不會嗤之以鼻,感覺太濫俗?如果介紹的人,直接說出電影的名字是《泰坦尼克號》呢?你很大機率會說這是一部經典的愛情電影。

《泰坦尼克號》的本質就是窮小子和富家小姐的愛情故事,但因為剛剛熱戀的兩個人,遇到了輪船撞上冰山沉淪的大災難,窮小子要在兩個“壞”選擇中做出選擇:要麼犧牲愛人,自己活下來;要麼犧牲自己,拯救愛人。

人們生活中要面臨的選擇,也不乏類似的情況,是選擇前程,還是選擇愛情?是選擇金錢,還是選擇道德?《泰坦尼克號》中的男主角,面對生命與愛情的兩難,毅然選擇了後者,感動了所有的觀眾。

為什麼人們會感動?主要在於人們透過故事對窮小子的困境與選擇感同身受,也就是產生了共情。現實中面對前程與愛情,選擇後者的人,會將窮小子視為知己,選擇前者的人,又有沒有可能在後來淚流滿面,夢想擁有重新選擇的權利呢?

你以為故事只是娛樂?其實事關生死存亡!

麗薩·克龍在《故事魔力》中引用認知神經學家勞裡·努曼瑪發表在某學術期刊上的觀點:“講故事是讓人類產生共情的利器。”情緒是故事的好CP,因為情緒能讓故事更具直擊人心的力量,可以驅動故事更高效地傳遞觀點,在我們與故事共情的同時,頭腦中的認知也悄然隨之改變,就像《泰坦尼克號》,能讓我們相信愛情的偉大。

當然,雖然“情緒確實能讓觀點更容易被接受,但如果我們想成功說服他人相信某種觀點,絕不是簡單激發某種籠統的情緒就可以,而是要激起人們的某種特定情緒。”

比如以脆弱感為中心的故事,往往更能說服受眾。用《故事魔力》中的話說:“無論故事裡的主人公是不是你自己,如果主人公承認自己所做的事情不盡如人意,出了問題,你的受眾就會想:‘哇!我也經常犯這種錯誤。想不到我們如此相像!’”從而讓受眾瞬間產生共情。

END

結 語

你以為故事只是娛樂?其實事關生死存亡!

除了讓人們重新認識故事的強大“魔力”,麗薩·克龍在《故事魔力》中更為我們清晰闡述了許多故事創作的要點。不要說你不是作家,不是編劇,因此不需要去給別人講故事。要知道,無論你是銷售員,還是管理者,或者只是個想培養出優秀孩子的全職寶媽,會講故事,都會讓你的客戶、員工、領導和孩子,更願意認同你的觀點,讓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