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變中式!大家真的愛吃輕食嗎?

消費者對新興的“中式輕食”的熱情持續高漲,這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本文由紅餐網原創首發,作者:鄒通。

成立於1999 年,門店數超200家的Wagas日前被曝正式易主。再往前,去年12月,另一輕食餐廳“新元素”也宣佈破產。

當曾經鼻祖式的西式輕食品牌紛紛陷入經營困境甚至絕境時,消費者對新興的“中式輕食”的熱情卻持續高漲。

在微博上搜“中式輕食”,“如何看待中式輕食成為新風口”“中式輕食比沙拉更受歡迎”等相關話題已經產生了近億閱讀量。在小紅書、抖音、B站等平臺上,有關中式輕食的筆記、分享也隨處可見。市場層面,今年以來,簡糖教授、輕谷屋等主打中式輕食的餐飲品牌也開始出現。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和“中式輕食”相關的一些核心話題:

當下正走紅的“中式輕食”到底是什麼?

它和傳統的輕食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中式輕食會火?

中式輕食會不會成為一門好生意?

什麼是中式輕食?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輕食往往等同於沙拉或是素食。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普遍認知,與輕食在中國的發展不無關係。

2015-2018年間,中國的輕食市場迎來一波資本浪潮,以甜心搖滾沙拉、米有沙拉、好色派沙拉、沙綠輕食等為代表的品牌在這期間相繼獲得資本青睞。這些輕食品牌毫無例外都主打沙拉產品,它們推動國內輕食市場發展的同時,也使很多消費者開始把輕食和沙拉劃上等號。

西式變中式!大家真的愛吃輕食嗎?

△沙拉,圖片來源:攝圖網

毋庸置疑,沙拉是輕食的一個重要呈現形式,也是目前大部分輕食品牌的主打產品,但輕食的本質內涵卻遠不止於此。

中國烹飪協會日前釋出的《輕食營養配餐設計指南》指出,輕食是以單例或套餐形式提供給消費者的控制總能量的配餐食品。換句話說,能實現控制能量目標的餐食都可以稱之為輕食。

從這個定義出發,就不難理解到底什麼是中式輕食了。國內的創業者們將少脂、少糖、少油等輕食核心理念與中餐相結合,用中餐的工藝和食材做出符合“中國胃”的輕食,便產生了所謂的中式輕食。

最近在抖音上流行的形式多樣的蕎麥類輕食,諸如蕎麥泡麵、蕎麥涼皮、蕎麥拌麵等,就是結合蕎麥“少糖”的特點和我們愛吃麵、涼皮的需求打造的“中式輕食”。

西式變中式!大家真的愛吃輕食嗎?

再比如一個叫輕嘻嘻的輕食品牌推出的“控卡火鍋”。輕嘻嘻發現許多輕食使用者雖然想減肥,但又控制不住“想吃火鍋”的慾望,於是便根據這個潛在需求,對火鍋產品進行了“輕食”化升級。

輕食化的火鍋在食材上採用的是脂肪含量較低的花甲、魔芋千層肚、鮑魚等,搭配的底料也是脂肪含量只有0。6克/100克的海鮮底料以及營養菌菇雞湯鴛鴦底料等,消費者可以收穫吃火鍋的快樂,同時還不用擔心攝入過高的卡路里。據瞭解,輕嘻嘻甚至還專門研發出了一款重量只有61克,能量367卡的輕熱量火鍋。

總的來看,現下流行的中式輕食,就是用“中式”的方法重新定義和升級輕食,讓它既具有中餐的呈現形式,又具有“低脂”“少糖”“低熱量”等特點。

中式輕食和傳統輕食有什麼區別?

中式輕食與常見的偏西式的輕食有著明顯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產品形態、製作方式、產品口味上。

產品形態不同。傳統輕食以沙拉的形式出品,對絕大部分消費者而言,體驗更偏向小吃、甜點等。中式輕食,則往往以菜品的形式進行銷售,要麼是冷盤,要麼是預製菜品。

製作方式不同。傳統的輕食,多是偏西式的製作方法,要麼是三明治,在三明治中加些蔬菜或者雞肉;要麼就是沙拉,將蔬菜、水果等配在一塊。中式輕食的製作方式更多樣,蒸、煮、燉、燜、拌等中餐的烹飪方式都可以運用其中。

產品口味不同。此前常見的輕食,味道基本趨同,即清淡寡味,或味道稍甜。中式輕食的味道更豐富,麻辣、三鮮、酸甜等都有。盒馬推出的中式沙拉,就包含了椒麻味、偏甜酸口的海鮮風味、蔥油風味等豐富的口味。

西式變中式!大家真的愛吃輕食嗎?

中式輕食為什麼走紅?

中式輕食為什麼會突然流行起來?我個人認為,中式輕食走紅背後,主要有四方面因素在推動。

1、輕食市場規模遞增,入局者與日俱增

歐睿國際資料顯示,2017年全球輕食代餐市場規模達到661。6億美元,其中,中國達到571。7億元人民幣,預計2022年中國輕食代餐市場規模會達到1200億元。《2021中國輕食沙拉行業投資決策分析報告》也顯示,2020-2021年,預計輕食沙拉消費者規模將從1180萬人增長至1816萬人。

市場規模遞增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創業者被吸引進入。企查查資料顯示,僅2022年7月,輕食的註冊企業已高達20190家。

越來越多創業者加入輕食市場後,推動了行業的發展與創新。中式輕食被細分出來,形成了新的市場和商業模式,以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

2、傳統輕食“膩味”了,中式輕食更符合“口味”需求

前面也提到了,傳統輕食產品的種類和口味比較單一,要麼三明治配些菜品,要麼壽司帶些醬料,要麼蔬菜配些水果。對國內消費者而言,偶爾吃幾次還算新鮮,長期吃就太“膩味”了。消費者需要“更新鮮”“口味更豐富”的輕食產品來激發食慾。

以中餐的製作方式去研發輕食品類,打造出具有中式特色的輕食產品,更符合國人的口味需求。

盒馬工坊負責人張千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表示:“我們發現消費者對於輕食產品需求越來越多樣化。所以,盒馬今年推出的中式輕食,其實就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國內消費者的需求。”

西式變中式!大家真的愛吃輕食嗎?

3、食品工業以及技術的發展,為中餐“輕食化”提供了可能

隨著食品工業以及相關技術的發展,餐飲業已形成一套產品研發、生產的標準化方法。透過精細化、標準化的調味,對菜品自由組合,搭配出新的產品,更多型別的中餐得以實現“輕食化”改造。

特別是對一些實力比較強大的連鎖餐飲品牌而言,要實現減油、減鹽、減糖,蔬菜肉類科學搭配組合,輸出標準化的控卡健康餐,已非難事。

4、營銷推廣的多樣化,激發了中式輕食的研發活力

近幾年隨著渠道的多樣、豐富,輕食的營銷形式也變得多種多樣,可變現的銷售路徑包括:

和博主聯合推廣,增加曝光,用知名度影響購買;在小紅書、微博、知乎等社交平臺種草,提高口碑,用美譽度促進下單;進駐各個電商平臺,進行零售化,增加銷量;用社群+小程式+個人微信積攢信用,與消費者建立聯絡,將流量轉化為銷量……

營銷方式的多樣、產品推廣路徑的豐富,讓許多企業老闆看到了輕食市場更多盈利的可能性,也帶動更多餐企投入到輕食產品的研發中,鑽研不同型別的中式輕食產品。可以預見,未來或能看到更多中式輕食類,如火鍋類輕食、小吃類輕食、咖啡類輕食、面類輕食等。

中式輕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雖然中式輕食火了,但我個人認為,它目前可能還不是一門“好生意”,理由如下:

1、目標客群嚴重分散,消費市場難以把控

從資料上看,喜歡輕食的愛好者已突破一千萬,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健康和“減肥”,但是這些消費群體是嚴重分散的。他們分散在各個城市的各個角落,並不集中,這就讓中式輕食市場被劃分成了無數個細分且不集中的小市場。

細小的市場也等同於需求的分散,這會讓創業者很難把握市場的真正需求。如此境遇下,品牌的線下擴張和開店很容易變成一場豪賭,是否有足夠消費群體支撐生意的穩定性就變得不確定。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輕食品牌會選擇大面積投廣告、做線上營銷、佈局零售和外賣的原因,因為線上使用者更集中,更容易辨別目標群體。

西式變中式!大家真的愛吃輕食嗎?

△圖片來源:攝圖網

2、供應鏈要求高,中小創業者難以承擔

輕食要真正實現低熱量、營養健康,對食材原料提出的要求非常高,需要企業在產地、運輸、儲存等諸多環節上嚴格把控。

在供應鏈上,企業一般有兩種思路,一種是自建工廠,另一種就是找第三方合作。無論哪一種,難度都不小。自建工廠,成本過大,中小企業承擔不起;合作供應鏈,又很難對品質進行嚴格把控。

3、商業模式依然需要等待市場驗證

中式輕食是輕食品類下新細分的賽道,目前市場上還沒有相關的成功經驗,盈利模式有待探索。消費者數量能否持續擴大?產品模式能否跑通?相關中式輕食品牌能否實現規模化發展?還有很多未知。

眼下,中式輕食市場明顯還需要更多時間“發育”。對於那些資金實力不足的創業者而言,一旦躬身入局,很可能要承擔巨大的試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