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故事,也有酒——穿過歷史長河的酒

酒,作為一種伴隨了人類幾千年的飲料,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面對這位

“老朋友”,大家真的瞭解麼?

我有故事,也有酒——穿過歷史長河的酒

一、何謂之酒?

關於酒的起源,眾說紛紜。關於其演變的有一種說法取得了大部分人的認可,那邊是酒,最初來源於遠古人類採集的果物、穀物,長時間存放自然發酵而來。

從這一資訊我們可以提取到兩個酒的關鍵屬性:原料、工藝。

原料上,主要是果物類和穀物類。工藝上,主要是發酵。

我有故事,也有酒——穿過歷史長河的酒

古埃及關於釀酒的壁畫

透過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這兩個關鍵因素是相輔相成的;因為,發酵的實質是酵母菌將糖分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過程,而果物和穀物都是富含糖分的自然作物,也是古代人類透過採集能夠從自然界較為輕鬆獲取(較之狩獵)的生存物資。

如果單獨看酒的發酵實質,理論上,只要使用糖分原料加上酵母,都可以釀造出

“酒”。腦袋裡有這個想法的小夥伴可以暫停一下了,因為已經有人實踐過了,確實“可行”。例如,以甘蔗糖蜜為原料的朗姆酒,以紅薯為原料的白酒等;隨著工業的發展,還有直接以澱粉為原料的酒,加工糖漿為原料等等。。

我有故事,也有酒——穿過歷史長河的酒

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如今市面上真正被大眾認可的,依然是堅持傳統的:

果物酒和穀物酒。

二、果物酒

釀造果酒可用的原料多不勝數,葡萄、橘子、梅子、李子、獼猴桃、奇異果

……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水果品類多,且水果中大部分糖分是以單糖或雙糖的形式貯存,這種形式的糖分可以直接被酵母分解,無需“二次加工”。另一方面,水果歷來不是人類生存必須的主要糧食(所以,可勁兒造也不心疼)。

我有故事,也有酒——穿過歷史長河的酒

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既然果酒原料這麼多,為什麼偏偏葡萄酒這麼

“秀”呢?

葡萄酒名氣之大,幾乎一己之身代表了全部果酒,究其原因,比較主要的方面可能有以下幾個:

1

)葡萄這種水果對土地要求較低,可以在多種氣候和土壤環境下種植,便於大面積推廣。這裡給大家舉個小例子,

18

世紀法國傳教士將一種玫瑰蜜葡萄品種帶入中國雲南栽培,而後歐洲的該葡萄品種因為蟲害滅絕,現今,此品種成了雲南高原產區釀造葡萄酒的主要品種之一。

2

)葡萄自身的特性便於釀造。沒有堅硬的果皮和果肉,方便壓榨;葡萄採收的時間也錯開了農忙時節。

3

)歷史淵源和市場營銷的結合因素。

所以,葡萄酒成為

“果酒界老大”,估計就是“適者生存”吧。

我有故事,也有酒——穿過歷史長河的酒

二、穀物酒

與果酒裡一枝獨秀的情況不同,穀物酒出現了兩大品類並駕齊驅的現象:啤酒與白酒。二者最重要的區別首先在於釀造工藝上:蒸餾工藝。

我有故事,也有酒——穿過歷史長河的酒

考古發現,遠古人類最初發現的酒,更像是一種未經過濾的酒糟,

成糊狀

和半流質狀態(所以,遠古人類可能更多的是在

“吃”酒),嚴格意義上講是一種發酵酒,酒精度數較低,雜質也多。而在原料的選擇上,由於盛產穀物的不同也出現了變化,例如古代中國,主要穀物產物是大米,所以中國古代多是米酒;而中東和歐洲地區主要穀物是麥,所以釀酒穀物以麥為主(這也是如今啤酒的前身)。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蒸餾工藝逐步被運用到釀酒中,發酵酒經過蒸餾步驟之後,去除了雜質,風味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更為明顯的一個特徵是:酒精度直線上升。所以,古代的酒,酒精度數普遍是要比現代酒度數更低的。

我有故事,也有酒——穿過歷史長河的酒

當然,說到白酒和啤酒的區別,另外一個點也不得不提。因為經過了蒸餾這個步驟,釀酒原料中的穀物原始風味幾乎沒有了,而啤酒可以保留較濃的釀造穀物的自有香味;經年累月演變之後,白酒的釀造原材依然維持著多樣性,而啤酒的釀造原材則只保留了麥這一種。

我有故事,也有酒——穿過歷史長河的酒

這裡再提一個小知識:一方面,由於小麥是歐洲及中東地區的生活主食,釀造啤酒的原料逐漸演變成以大麥為主;另一方面,大麥的成分較小麥更適合釀酒。所以,現今大家熟知的麥釀啤酒,其釀造原料幾乎都是大麥為主(或者全大麥),小麥為輔。

三、

堅持傳統與工業化,何去何從?

前面提到,隨著工業化的發展,酒的釀造經歷的巨大的變化。工業化的滾滾巨輪,讓不少人迷失在追求利潤、追求高效、追求產量中,原料用更便宜的替代品、工藝格式化,利於

“複製貼上”擴大生產規模,一步一步,喪失了酒本該有的風韻。

工業酒精加香精勾兌的酒;口味寡淡的工業淡啤;糖漿發酵勾兌新增劑的紅酒

……

我有故事,也有酒——穿過歷史長河的酒

過速狂奔之後,回望曾經,初心仍在否?

幸好,還有堅守木桶的酒莊。

幸好,還有老窖陳釀的醇香。

幸好,還有隻用麥芽的精釀。

讓我們看到,老而彌堅的

“酒”,眼裡仍有意氣風發的光。

我有故事,也有酒——穿過歷史長河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