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能像做菜,非要等把所有的材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

首先,我想闡述一個觀點:人類追求完美的傾向,稍微嚴重一點兒,就是完美主義。而完美主義,常常會在拖延症中發揮著不小的作用。

不少拖延症患者,一開始的時候其實很想去完成任務,可是因為擔心自己完成

會不夠好而不斷拖延,最後就養成了拖拖拉拉的習慣。

人生不能像做菜,非要等把所有的材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

其實,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完美主義的傾向,希望一次性就能省時省力,又把事情做到最好,因此會一直在那兒精心做準備。但是,真實世界之中,哪裡會有“萬事俱備再出發”這種事兒呢?

在95後作家呂白的新書《底層邏輯:厲害的人如何實現人生逆襲?》中,就和讀者分享了一個如何應對完美主義或者拖延症的好方法。

人生不能像做菜,非要等把所有的材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

01

先幹再說

“先幹再說”算得上是一個相當簡單粗暴的方法。

很多時候,我們又不得不承認,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曾經的心願之一,就是學會蛋炒飯。

可惜,每當我打算好好學習一下這個技藝的時候,都被自己的各種準備給耽誤

興味索然。到了最後,一點兒都不想試了。

後來,一位老同學和老公吵架,投奔到我家。作為回報,她決定教我做蛋炒飯。

人生不能像做菜,非要等把所有的材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

老同學是行動派,就在我回房間換衣服,計劃著先和她一起去超市買些廚具、調料順便再買點菜的功夫,她已經把我家冰箱裡翻了個遍。

那次,老同學拉著我,立刻、馬上用找出來的——剩米飯、雞蛋、廣式香腸和準備當水果吃的小黃瓜、小番茄,現場演示了一遍蛋炒飯,並且還額外贈送了一道番茄炒蛋的教學內容。

雖然和計劃的完全不同,可當時我就感覺到:

做一件事情,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很多事情,如果不去做,就會覺得哪哪兒都是問題。一旦真開始了,可能就會發現原來並沒有想的複雜。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會遇到其他新的問題,那時,只需要把精力放在如何解決實際出現的問題上就可以了。

人生不能像做菜,非要等把所有的材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

02

建立自己的“最小化執行清單”

在我們身邊,總是不乏一些“膽子大”的人。

這樣的人,無論年紀大小,遇上事情,很少會去思前想後,猶豫不決。

他們處理起常規事務,也有些“簡單粗暴”:並不是需要有十足的把握,而是見招拆招就好。

幾年前,兩個同事曾經因為誰都不願處理的一份檔案,發生過爭執。

人生不能像做菜,非要等把所有的材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

當時,所有人都知道她倆說的那份合作類檔案格外奇葩,正文並不多,但協議備忘錄有十幾頁內容。對於這種檔案的處理,毫無技術含量可言,就是靜下心來做一名打字員,單純錄入電腦,電子存檔。

就在大家各自盤算著這個棘手的問題到底應該怎麼解決才好的時候,辦公室一位即將退休的老同志主動上前調解,並且把錄入檔案的活兒全給攬下了。

兩個同事看見老同志以身作則,覺得很不好意思,態度有所緩和;而大家也覺得讓一位老同志戴著老花鏡去一個字一個字敲電腦不合適,於是紛紛加入,也表示手打就手打吧,願意幫她倆分擔。

人生不能像做菜,非要等把所有的材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

誰知道剛剛商量的差不多了,老同志忽然興高采烈地舉著手機對我們說:找到兩個好辦法,誰都不用慢慢敲電腦了。

原來,老同志剛剛請教了兒子,兒子告訴他:問題很容易解決,檔案的word版可以用手機微信拍照,然後直接提取文字;PDF版可以下載一個掃描全能王軟體。

現在,老同志已經回家天天抱著小孫子玩了,可是每當用到這兩個方法來處理一些文字性工作的時候,大家還是常常會想到他。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遇到一些看起來難以解決或者很麻煩的事情,可以嘗試建立自己的“最小化執行清單”。

人生不能像做菜,非要等把所有的材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

這份清單上的第一項內容很簡單,就是:

對於這件事,一個拿得出手,又不過於複雜的方案是什麼?

這樣做,可以幫助我們最快地開始做一件事,避免把時間花在糾結和做準備上。

當行動起來了,還可以藉助他人的督促和力量,建立清單上的第二項、第三項甚至更多項內容,然後逐步將其完善。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壓力會逐漸釋放,越來越輕鬆。

成年人的世界裡,不可能事事都能等到萬事俱備才開始。所以,人生常常不會像做菜一樣,非要等把所有的材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

人生不能像做菜,非要等把所有的材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

學會先跑起來,然後再小步快跑

,應該是大家成為“厲害的人”的必備技能之一,你get到了嗎?

備註:最近在看《拆解一切問題》這本書,看得比較慢。其中有一篇《處理問題的底層邏輯》,整個的內容看起來都有些晦澀難懂。

昨天晚上,散步路過書店,在裡面發現了《底層邏輯:厲害的人如何實現人生逆襲?》一書,隨手翻了翻,覺得作者寫得相當接地氣,想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買下了,希望能夠拓寬思路,幫助自己對各種知識融會貫通。

這本書因為是剛剛出版,很新,所以暫時還沒有豆瓣評分。作者呂白很年輕,他的字裡行間透露著年輕人思維的活躍和有趣。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裡,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似乎有些時髦的“底層邏輯”到底指的都是些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