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人口餘額不足,是其他城市的機會嗎

過去十幾年,人口向一線城市聚集趨勢越來越明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也顯示,過去十年,人口向沿海、中心城市集中。

不過,還有另外一個有意思的資料,那就是大城市的人口餘額告急了,深圳人口餘額已經不足150萬。

這兩種現象的出現,又意味著什麼?未來人口流向將呈現怎樣的變化?

一線城市人口餘額不足,是其他城市的機會嗎

編輯 搜圖

我們先來看一下人口餘額是什麼?人口餘額,是指每個城市規劃設定的未來常住人口規模目標與當前常住人口規模之差。

今年,各地陸續出臺了2035年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其中就透露出一個城市人口的關鍵資訊——未來15年人口規模上限。

6月11日,《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草案)釋出。根據草案,到2035年深圳人口規模在1900萬人,而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為1756萬人,這意味著深圳人口餘額僅有144萬人。

一線城市人口餘額不足,是其他城市的機會嗎

編輯 搜圖

這400萬的人口餘額,是問題也帶來機遇。

①人口規模接近極限,意味著一線城市落戶門檻將提高。5月份,《深圳市戶籍遷入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次深圳落戶新政,將學歷落戶實行一刀切,要求必須是本科;年齡收緊,本科人才從40週歲收緊到35週歲,碩士從45週歲收緊到40週歲。

②人口繼續增加,城市勢必更加擁擠,對於城市交通、空氣質量、教育醫療、房價等等都是考驗。

③嚴控落戶門檻,城市生活成本繼續提高,未來,這些一線城市新增的更多會是各方面人才,這一方面來說,對於一線城市更快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④但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會流向新一線城市、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或者各個省會城市、地級市,這些城市的人口餘額還很充足。而且,這種現象已經出現了。

新一線城市中,多地已經出臺了城市2035年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下是部分新一線城市人口餘額情況:

一線城市人口餘額不足,是其他城市的機會嗎

編輯 搜圖

僅僅這8個城市,未來十五年還有將近3000萬的人口餘額,這些城市也是當下及未來人口流動的主要方向。

一線城市人口餘額不足,是其他城市的機會嗎

編輯 搜圖

我國人口增速放緩,據《中國統計年鑑2021》,2020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為8。52‰,首次跌破10‰,創下了1978來新低。這種情況下,除了人員自主流動,新一線城市、環一線城市、省會城市及普通地級市,該如何抓住機遇吸引人才?

①利用地理優勢吸引人才流入十分重要。相比於普通地級市,在人口甚至人才爭奪戰當中,更加接近一線城市無疑更具優勢。全國人口增量超過100萬的普通地級市有佛山、東莞、蘇州、無錫、金華、廊坊、惠州和中山,除金華外,全部位於環一線城市。

不過,金華位於長三角經濟圈南翼,與長三角城市群交通便捷,受長三角經濟圈輻射明顯。同時,金華與全世界貨物吞吐量排名第一,集裝箱吞吐量排名第三的寧波舟山港相距不遠。這些城市人口的發展,足以說明城市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過也要明確,並非環一線城市都是人口增長的必要條件。

②對於城市來說,產業同樣非常關鍵。比如全球小商品之都義烏市便是憑藉其外貿、電商等產業吸引了各類從業人員集聚,也因此成為金華人口增長最多的地區,也是浙江人口最多的縣市。

全國人口增量超200萬的地級市佛山、東莞和蘇州,都有強大的第二產業。據《2020年佛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0年佛山第二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57。87%;東莞第二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也達到54。13%;蘇州第二產業增加值佔比雖不及五成,為47。51%,但蘇州第二產業增加值總量巨大,與佛山及東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也僅差僅1430。87億元、264。59億元。這些均使得這些城市不斷吸引人口流入。

當下人口增速放緩已是事實,新一線城市、其他省會城市或地級市如何在北上廣深人口餘額告急情況下為自己掙得人才?正如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於產業振興,城市吸引人才關鍵也在產業。

位置無法更改,那就只能聚焦特色產業,以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地區產業,發展龍頭企業,吸引優勢企業入駐,進而形成地區支柱產業。

吸引人才壯大產業與壯大產業進一步吸引人才並不相悖,共同著手才能實現長遠發展。

內容來源:天鴿智庫,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