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傳統美食有八大碗,下縣寧津也有傳統美食“十大碗”

說起寧津縣劉營伍鄉龍潭村,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這個村子種植的葡萄可以說是遠近聞名,不過,除了葡萄,這裡還有一種美食被人所熟知,那就是扣碗。扣碗又稱“十大碗”,寓意十全十美,象徵著團圓,是許多地方逢年過節餐桌上的必備菜餚。在龍潭村,每年小年一過,家家戶戶都忙著燻肉炸丸子,準備做扣碗。

德州傳統美食有八大碗,下縣寧津也有傳統美食“十大碗”

在當地流行著這樣一句話:長官包子大柳面,想吃扣碗龍潭見。扣碗是當地的特色,每道菜都有他的寓意,比如扣碗中的這道鴛鴦蛋,象徵團團圓圓,藕合寓意和和美美等。十道扣碗代表十全十美。

德州傳統美食有八大碗,下縣寧津也有傳統美食“十大碗”

村裡很多人在外地,逢年過節才能回家,用它的話說,一家人出門在外都回來了,都團聚到一塊了,特別溫馨,感覺心情特別好,每年都盼著這個時候,有年味,有家的那種感覺。在外面體會不到這種感覺。每年回家一家人做這個東西,一塊忙活著感覺特別高興,談談過去的這一年,感覺挺好,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感覺特別樂呵。

從選材、加工、烹製,十大碗葷素搭配,各有各的口味,各有各的特色,每一道都有著不同的講究,手法複雜。張保國初次接觸做扣碗的手藝還是二十多年前。村裡人說,張保國從96年開始做扣碗,之前在瀋陽做燒雞,賣過豬頭肉,有一年回家過年,趕上張保國的父親去世,就把那邊的生意丟棄了,從那之後他再也沒有回瀋陽。而是跑起了大貨車,後來感覺大貨車太危險就改行開起了飯店。那時候張保國的烹飪手藝並不在行,為了把飯店經營好,他專門請了一位老師傅掌勺,而這位老師傅的拿手菜之一就是扣碗。漸漸的,張保國從老師傅手裡繼承了這套完整的扣碗手藝,但是時間太短,他學會的也只是皮毛而已。兩年後掌勺的師父離開了張保國的飯館,為了讓這道菜繼續在店裡紅火下去,張保國開始自己琢磨每道工序。

德州傳統美食有八大碗,下縣寧津也有傳統美食“十大碗”

一次次反覆的製作和嘗試讓張保國不斷從中積累經驗,各種食材調料的配比、烹飪時的火候、加工時間的長短,都牢牢地紮根在張保國的腦子裡,這其中的奧秘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在張保國的摸索中,扣碗的口味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得到改良,他透過結合食客們的反饋,不斷推陳出新,精心研究了一套自己獨到的扣碗製作手法。

德州傳統美食有八大碗,下縣寧津也有傳統美食“十大碗”

老張告訴我們,十道扣碗中最重要的,就要屬這道“頭菜”,東坡肉。在東坡肉熏製的過程當中,調味用的材料運用十分講究,生肉要用生肉的料,熟肉要用熟肉的料,別看只有三分鐘,但是單就下鍋的次序上就得分三次,這也是老張二十多年總結出來的經驗,這樣燻出來肉的顏色和口感才會更好。等到時間一到,鍋蓋這麼一掀,滿屋子裡瀰漫的都是肉的香味。老張告訴我們這道東坡肉製作過程中前後共用到十八種中藥的材料,製作過程中又分醃製,燉肉,和最後的熏製,每道工序所用的材料都是不一樣的。

德州傳統美食有八大碗,下縣寧津也有傳統美食“十大碗”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張的手藝也越發得純熟,各種原材料的用量僅靠張保國的一雙手就能全都搞定。用老張的話說,他的手就是秤,用多用少全憑一雙手就能搞定。

老張的妻子楊洪彩告我們,老張剛開始做的時候家裡人很不理解他,做扣碗特別麻煩,她在一旁打下手有時都感覺不耐煩,但是老張從來不嫌麻煩,有時一做就是一整天,有時做一道扣碗好幾道手續,煎、炸、煮、蒸,很是繁瑣。今年過年,孩子們想帶老兩口去外地旅遊,但是老張卻拒絕了,他想留在家裡給家人們做扣碗吃,在他的心裡,一家人能在年末歲尾吃上一頓自己親手做的扣碗這才算是過年。

德州傳統美食有八大碗,下縣寧津也有傳統美食“十大碗”

十個扣碗,流程繁瑣,各道工序下來夠莊戶人家忙上七八天,逢年過節扣碗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漸漸地也成為了張保國家的一項傳統。沒有什麼比跟家人在一起吃飯更重要的事情,這就是我們的傳統,這就是扣碗帶給一家人獨特的感受,它已經不僅僅是一道菜餚,更多的是團聚的溫馨,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