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汪曾祺的《肉食者不鄙》,原來高郵鹹鴨蛋還只是小意思

讀書第六期

讀完汪曾祺的《肉食者不鄙》,原來高郵鹹鴨蛋還只是小意思。

說書籍是人類的精神糧食。這話一點都不假。

上中學的時候,語文課一般都被安排在接近午飯的時間。這就有個壞處,越是臨近下課,每個人越像是坐在針氈一樣,努力伸著脖子,像是被人提住了的鴨子似的,往食堂方向望。此時,老師知道有的同學已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了。那可不成。

讀完汪曾祺的《肉食者不鄙》,原來高郵鹹鴨蛋還只是小意思

於是老師就喊,“來!同學們,把書翻到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話音剛落,教室裡便此起彼伏地響起了吞嚥口水的聲音。然後刷刷地翻書,開始朗誦課文,“家鄉的端午……”

至今還記得那堂語文課,最有味道。多少年後,讀到汪曾祺的《肉食者不鄙》,彷彿又回到那個中午。

讀完汪曾祺的《肉食者不鄙》,原來高郵鹹鴨蛋還只是小意思

《肉食者不鄙》這本書收錄了很多汪曾祺先生的著作,包括了大家熟知的《端午的鴨蛋》。

“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發乾、入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待客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

筷子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鹹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硃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鹹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麼鹹鴨蛋呢!”

讀完汪曾祺的《肉食者不鄙》,原來高郵鹹鴨蛋還只是小意思

真的是色香味俱全,極佳!

讀完彷彿便同嘗過了一樣,口齒生香,餘味無窮。

除此之外,汪老先生有關吃吃喝喝的文字全在這裡了。共60餘篇,洋洋灑灑20餘萬字。其中傳達這他一個小小的人生感悟:不熱愛美食的人生是有缺憾的。只有懂吃、會吃的人,才能感受到活著的美好。

讀完汪曾祺的《肉食者不鄙》,原來高郵鹹鴨蛋還只是小意思

魚,我所欲也

這裡介紹了幾種魚的吃法,有石斑、鱖魚、鮰魚、刀魚、黃河鯉魚、虎頭鯊、鱔魚等。石斑魚有紅斑、青斑,青斑尤為名貴,清蒸最好。汪曾祺提到他曾在越南海防一家開的飯館裡,第一次吃到石斑,吃法很特別。

一條紅燒的石斑,配上一大盤薄荷。薄荷是幹嘛用的,就是吃一口魚,嚼幾片薄荷,然後再吃第二口。這樣魚味常新。國內很少有這種吃法。

讀完汪曾祺的《肉食者不鄙》,原來高郵鹹鴨蛋還只是小意思

鱖魚,是幾乎能與石斑相媲美的淡水魚。張志和在《漁夫詞》中寫道,“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據說此詞一出,當時鱖魚的價格就翻了幾翻。鱖魚又該如何吃,

“活鱖魚,重三斤,加花刀,在大油鍋中炸熟,外皮酥脆,魚肉白嫩,蘸花椒鹽吃,極妙!”

一般的鯉魚都是肉粗,還有土腥氣,可是黃河鯉魚倒是個例外。假如大家以後有機會到山東泊梁山旅遊,不妨可以試試那裡的黃河鯉魚。但是黃河鯉魚也有真貨假貨之分,

“辨黃河鯉與非黃河鯉,只需看鯉魚剖開後內膜是白的還是黑的。白色者是真黃河鯉,黑色者是假貨。”

大家需注意留神辨別。

讀完汪曾祺的《肉食者不鄙》,原來高郵鹹鴨蛋還只是小意思

飲食裡的文化

“什麼叫文化?吃東西也是文化。”

漢樂府有首《十五從軍徵》,詩平淡而感情真摯,平易近人,細細體味,又覺得平淡中蘊含的慘痛悲切,使人觸目驚心。可是其中一句“採葵持作羹”,不禁使人感到疑問,葵如何能做羹?現在常見的葵無非是向日葵、雞爪葵、錦葵一類的,都是不能做羹的,那麼,這持以作羹的葵到底是一種什麼東西。

汪曾祺說,

吳其濬在《植物名實圖考》中把葵列為蔬菜第一品。他用很激動的語氣,幾乎是大聲疾呼,說葵就是冬莧菜。冬莧菜是什麼?他說他有一回在武昌的招待所裡,幾乎餐餐都有一碗綠色的葉菜做的湯。這種湯吃到嘴是滑得,有點像蓴菜。後來才知道便是冬莧菜。

讀完汪曾祺的《肉食者不鄙》,原來高郵鹹鴨蛋還只是小意思

葵本來是中國的主要蔬菜。後來全國普遍種植了大白菜後,葵逐漸便失去了它的地位,現在北方很少能見到葵,只在南方的幾個省裡還有。難怪吳其濬要為它大聲疾呼,這才是原來的菜中之王。大家不要忘了它!

各地區有各地區的飲食文化。

維吾爾、哈塞克、內蒙古那邊喜歡吃羊肉。其中內蒙古的手把羊肉似是最好。因為羊吃了草原上的野蔥,自己把羶味解了。

雲、貴、川、黔、湘、贛、延邊的朝鮮族也極能吃辣。可謂是無辣不歡。

讀完汪曾祺的《肉食者不鄙》,原來高郵鹹鴨蛋還只是小意思

汪曾祺就講了這樣一個笑話,說他曾隨劇團到重慶體驗生活。四川無菜不辣,有人實在受不了。有一個演員帶幾個年輕的女演員去吃湯圓,一個唱老旦的演員進門就嚷嚷:“不要辣椒!”賣湯圓的白了她一眼:“湯圓沒有放辣椒的。”

廣東這邊是不吃辣的,口味比較清淡,這可能與當地的氣候環境不無關係。所以微博上有過這樣的笑話,在廣東開的重慶麵館,都要在門口掛個牌子,寫著“可以做不辣”,如此生意才可長久。可是不吃辣的,那還有什麼意思。

最後引用汪曾祺先生的一段話,

總之,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嚐嚐。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

感興趣的,可以再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