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散文創作的幾點淺議

今天閒來無事,邀幾位在中學教語文的老同學吃飯、喝酒、聊天,談到了文學創作,就散文創作都發表了幾點意見,我歸納後有以下幾點淺議,望大家參考。

——題記

關於散文創作的幾點淺議

感謝文友們對我的支援,在平日的交流中也跟你們學了很多東西,尤其是在散文創作方面,我受益匪淺,也使我的寫作提高了很多,和你們交流是我一生難忘的事情。

關於散文的定義我想不用再給大家說了,至於散文的靈魂,寫作模式,語言的把握更是我們這些寫手們都已經掌握的最基礎的知識,我只想和大家談談關於散文創作的幾點建議。

一、文風問題

所謂的文風,就是每個人的寫作風格,我們每個寫作者都有各自的文風,譬如,茅盾的粗獷豪放,魯迅的深邃,冰心的細膩,包括現代的餘秋雨的大氣磅礴,周國平的哲思,張小嫻的婉約,他們的作品都是我們拍案叫絕的,可以說他們的作品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寫作手法上都是無可替代的,都是令人無可挑剔的,都應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就是他們的文風。我說的不僅是以上幾位大師的作品,還有很多諸如錢鍾書,季羨林,吳伯蕭,林語堂等等老一輩作家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他們的文風應該是各有特色並被廣大讀者接受的,要不然他們的作品也不會流傳到至今,甚至是千古流芳。

首先,從語言上來講,通俗易懂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然後,章法佈局,條理性錯落有致,不管敘述哪一件事情都是為文章的主題服務的,並按照主體的先後進行排列,這種寫作的方法應該是在文章構思的過程中形成的,按照每一件事情的輕重進行排列,讀來令人如入幽蘭之景回味無窮。如有閒暇還希望寫手們知悉品味一下老作家的精品。

第二、語言的運用

關於散文創作的幾點淺議

不管你是寫小說、散文也好,還是寫詩歌也好,都應該是內心感情的自然流淌,這些流淌的感情寄託於文字把他表述出來,就形成了文學作品,因此,我們在創作散文、詩歌的同時一定要講究語言的使用。

中國文學的改革從五四運動以後到現在已經有一個很明顯的改變,語言的運用已經徹底改變了那種八股式的晦澀難懂,現在講究的是流暢易懂,也就是說現在的文章是我們抒發感情交流事情的一種方式,通俗易懂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寫的文章很多人看不懂甚至說是一知半解,還有寫作的必要嗎,我經常進入一些比較有名的文學網站,也拜讀了一些很有名的寫手的作品,但有些作者的文章是很好的,語言流暢,簡潔,凝練,作品有深意,這應該是主流,可是有些作者的作品不是寫情就是寫愛,並且語言晦澀難懂,更有甚者生搬硬套一些古詩詞裡的句子,把自己所要表達的感情強行加到作品裡邊去,豔詞麗句羅列其中,本人根本就不知道古詩詞裡的句子所表達的內容,就把它搬到自己的作品裡,搞的是不倫不類,讓人感到有一種復古的感覺。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我們應該發揚和推廣,但也要剔除糟泊,為什麼我們不去運用古老的文言文,而改變成現代文,不就是圖個通俗易懂嗎,說實話,我有好多拙作就是借用的古詩詞裡面的意境而創作的,並且得到了幾個文學網站的推薦,可是誰又能看出來其中的奧妙呢?因此,靈活掌握,運用古代的文學精髓是我們目前活躍在文壇上的寫手們所深思的問題。

切記,晦澀難懂的語言是我們寫作的障礙。豔詞麗句,堆砌辭藻是寫作的一大忌,再就是無病呻吟更是令人作嘔。

本來一篇很精美散文,一兩千字就能寫的很好,為了追求篇幅的長短,無病呻吟,蘿莉囉嗦,把一些很牽強附會的事情都羅列其中,使本來一篇很好的散文搞得像老太婆的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讓讀者讀起來愈來愈乏味,並誘發睡眠之意。不但浪費了讀者的時間,還浪費了自己的筆墨。

我們不妨把你要表達的散文主題比喻成一棵花,這棵花需要澆水、施肥,你可以適量的澆水施肥,如果過量了不但達不到想要的效果,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這些水和肥就相當於我們要表述主題的語言和過程。但這個度如何去把握就看作者自身的文學修養和知識的豐富與否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就是這個道理。

還有一些文學網站要求寫作者的散文必須要在幾千字以上,詩歌要在多少行以上,我更納悶了,魯迅先生的《雪》才多少字呀,難道不是精品嗎,再看看汪國真的經典詩歌有多少超過二十行的,還有普希金,泰戈爾的,當然了他們的詩歌也有很長的,那也要看看是寫的啥內容吧。

作為網站,不要去要求文章的字數和詩歌的行數,關鍵看看作品的內涵和寫作的手法,這才是主要的。如果刻意要求那就變成無病呻吟了,作品的質量就會大打折扣。

第三、寫作的目的

關於散文創作的幾點淺議

我說的以上幾位老作家,他們的作品無論是寫人還是寫景,還是寫情都離不開一個大的環境,那就是寫作的時代,和背景,無論你寫什麼都是為這個時代服務的,特別是我們這些寫手們,都是在延安文藝座談會的精神的鼓舞下成長起來的,更應該為這個社會服務的,無論你敘事也好,抒情也好,都有一個大的寫作環境,那就是要麼針砭時弊,謾罵汙穢,要嗎提倡社會的正能量,為時代謳歌。不管你謾罵也好,謳歌也好其目的都是為社會服務的。“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正值春季,我瀏覽了好多文學網站,一些描寫四月春天的文章無不帶著愛的纏綿,情的牽絆,並且這些文章都大量的引用了古詩詞裡面的語言和詞句,不管準確不準確,甚至有的連自己都看不懂,牽強附會的引用到自己的作品裡面去,可是這些文章偏偏被一些似懂非懂的文友們極力推薦,這些文章通篇看不見一個寫作的主題,沒有寫作的目的,僅憑平時背誦了幾首唐詩、宋詞,就像那些沒有反芻功能的動物一樣,毫不消化、不求甚解的拿來應用,為此感到了某些悲哀。

關於林徽因的《你是人間四月天》我想談一下自己粗淺的看法,與大家商榷。

從網站上看到了很多關於“你是人間四月天”詩歌和散文,雖然好多作者把這個題目賦予了新的時代氣息,但這些文章和詩歌大部分是描寫愛情的,據梁思成和兒子的一次談話中得知,其實,林徽因的這首詩歌不是寫給徐志摩的,而是寫給剛剛出生的兒子梁從誡的,如果說此詩歌是悼念天國裡的徐志摩的話,怎麼從全詩中看不到林徽因一點傷感的痕跡來。大家看,詩中寫道:

那輕,那娉婷,你是,

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

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

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

柔嫩喜悅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以上幾句足以證明這首詩歌是寫給一個初生生命的,根本就看不出有一點懷念傷感的氣氛來。倒是林徽因喜得貴子的喜悅在這首詩裡表現得淋漓盡致。

四月是春意正濃之際,春天又是一年的開始,剛出生的兒子又是一個新的生命的開始,這種喜悅,這種激動當然會觸動這個中國第一才女的詩意靈感了。如果不求甚解的把這首詩歌當成愛情詩歌那就大錯特錯了。

第四、相互吹捧,跟風嚴重

曾經在一個網站上看到了一首懷念母親的詩歌,好像是個女寫手的作品,簡直就是連小學生的作文都不如,生搬硬套、羅列了一些詞彙,沒有一點質感和意境,語言也不凝練,更沒一點章法,整首詩歌錯亂無致,可這樣一首詩歌竟然被推薦了。我又一次感到了詩歌寫作的悲哀。品讀這樣的文章還不如拿一本成語詞典念呢!

的確,不管哪一個網站都有一些優秀的寫手,作品相當有深意,思想性也很強,有的還富含哲理,語言也很流暢精煉,並且大氣磅礴,不管是宣傳親情,愛情,友情,還是有關國家大義上都可以堪稱精品,從開始到結尾,娓娓而談,漸入佳境,讀來如品一杯甜美之茗茶,如喝一杯甘醇之美酒,作品的厚重和豐富的內涵,令人回味無窮,如入美景。這樣的作品不管你編輯推薦也好,加精也好都是當之無愧的;文章的質量不是現在的商品憑一時的廣告宣傳就能佔領目前的市場,可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不管你是否去吹噓,去捧,他都有無限的生命力,即使你不用管它,它也像一朵山谷幽蘭一樣慢慢的散發她的芬芳的,早晚被路過的人們發現。

譬如,魯迅先生的《雪》、《藤野先生》,《記念劉和珍君》還有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山居筆記》《千年一嘆》等等每篇文章讀來令人如品百年老酒,回味無窮,那種濃烈的感覺令人蕩氣迴腸,甚至百讀不厭,感覺到不讀是個遺憾,讀了更是受益匪淺。

可是現在有些文學網站出現了跟風的壞習慣。

部分文學網站還是有伯樂的,好的作品就是有它的思想性和可讀性,當然,語言是寫作的最基本的功力,可是有些作品除了描寫愛了,情了,就是無病呻吟的談人生,談回憶;無論你談人生也好,談回憶也好,談著談著就和愛了情了扯上關係了,難道你的人生就和愛了情了有關係,就沒有其他可寫的了;你的回憶就沒有和父母、親朋、老師、益友有關係的了,除了初戀就是晚戀,網戀,再就是婚外戀了,讀起來令人回味無味,翻腸倒胃。

可是,不知道咋回事,偏偏就是這樣的文章就能受到某些讀者的青睞,不管作品的好壞,亂加評論,只褒不貶,每個評語幾乎都是什麼好啊,精美呀,推薦閱讀呀,等等一些令人作嘔的語言,還有一個作者,不管是誰的文章,寫的好與壞,他的評論幾乎都是“推薦閱讀。”剛才我提到的那首懷念母親的詩歌第一個“推薦閱讀”的就是該朋友了。恐怕他連讀都沒有讀一下就妄加評論,在他的空間裡根本就沒有看到他的“傑作”。

不分好壞,妄加評論,相互吹捧,是現在文學網站上一個令人堪憂的問題,如果這種現象長此以往,將會對文學尤其是散文文學的一個羞辱。

第五、結語

以上所談可能看起來有些空洞無力,但是,礙於好多寫手的面子沒有具體到那個人或者那個作品,我也只不過是把自己對於散文創作的幾點淺議寫出來,和大家參考,也希望大家不要對號入座,有所心驚,但我只有一個願望,希望大家端正自己的寫作目的和態度,把自己的寫作儘量貼近人民群眾、貼近生活,歌頌時代的正能量,為我們這個社會服務,這才是一個文藝工作者應盡的義務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