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來臨,謹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

膠東線上7月23日訊(通訊員 王朝霞 劉正毅)近期,隨著氣溫升高,降水量增多,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季,煙臺市疾控中心提醒廣大市民:採食野生蘑菇存在著巨大的風險隱患,稍有不慎就會危害生命健康,面對這些野生的“美味”,要堅決做到不採摘、不買賣、不食用。

遠離野生蘑菇

野生蘑菇品種繁多,目前尚無簡易科學的方法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因此每年因誤採誤食毒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毒蘑菇毒性成分複雜,中毒表現各異,有噁心、嘔吐、流涎、流淚、精神錯亂、幻視幻聽、臟器損害等,發病潛伏期短則數分鐘,長則數小時或數天,其中以臟器損害型危害最為嚴重,死亡率極高,在臨床上也沒有特效解毒手段。因此,預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要採食野生蘑菇!

六大誤區要避免

誤區一:

顏色鮮豔的蘑菇才有毒,顏色淺淡的蘑菇沒毒。

真相:

僅靠顏色辨別蘑菇是否有毒並不可取。因為野生蘑菇如牛肝菌屬、紅菇屬、雞油菌屬中的很多種類顏色都很鮮豔,卻是美味的食用菌;一襲白衣的致命鵝膏看起來普通,卻有劇毒。

誤區二:

蘑菇跟大蒜、大米、銀器、瓷片等一起煮,顏色變黑才有毒,沒變顏色就無毒。

真相:

這個鑑別方式毫無科學依據,大蒜、銀器等並不會與毒蘑菇發生反應而變色。

誤區三:

蟲子吃過的蘑菇沒有毒。

真相:

人和昆蟲的生理特徵差別很大,同一種蘑菇很可能是“彼之蜜糖,我之砒霜”,例如成熟的致命鵝膏常常被蟲啃食。

誤區四:

毒蘑菇外貌複雜,有鱗片、粘液、菌托和菌環。

真相:

很多毒蘑菇並沒有獨特的形態特徵,顏色也很樸素,誤食會導致溶血癥狀,嚴重時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

誤區五:

高溫烹煮、油炸、曬乾可去毒。

真相:

許多毒蘑菇毒素的化學結構相當穩定,一般的烹飪方法或曬乾加工都不能把毒素去掉。

誤區六:

長在陰暗、潮溼或家畜糞便上的蘑菇有毒,長在松樹下等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

真相:

蘑菇的有毒與否與生長環境沒有關係,如美味口蘑生長在草原的羊糞上,而劇毒的鵝膏菌多生長在相對清潔的林地上。

食用野生蘑菇中毒怎麼辦?

目前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解毒藥,因此中毒後應立即到正規醫院救治。除此之外還要注意

以下四點:

1。

禁食

:如果身體發生不適,應立即停止食用蘑菇。

2。

催吐

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況下儘快催吐,越早越好。可用手指扣咽部或用器具壓迫舌部引起嘔吐。反覆嘗試,儘量把胃內的食物嘔吐出來,以減少毒素吸收。

3。

就醫

有人發生中毒後,一起食用過蘑菇的人,無論是否有中毒症狀,都應該就醫。

4。

留樣

妥善儲存殘留的毒蘑菇,以便醫務人員儘快確定中毒原因和對症治療。

【來源:膠東線上】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