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餈飯糕》朱麗華

《餈飯糕》朱麗華

說起上海的小吃來,那可是品種繁雜,彙集了南北各地的美食,數都數不過來。但是,上海人一般還是喜歡本土傳統早點。像餈飯糰夾油條,撒上一點白糖、夾沙年糕、大餅油條、酒釀圓子、四色湯糰,裡面有一隻是鮮肉餡的、油炸餈飯糕、來碗湯山芋,入口酥軟爛甜,麥青團哪是有季節性的,一般春季有、以及雞油粥、雞鴨血湯……等等等等。尤其是上班族,來不及吃泡飯時,花上幾分錢,既又便宜又方便,時間緊可以買現成的,邊吃邊走。

我除了喜歡吃大餅卷油條外,還喜歡吃粢飯糕。當然,那些高檔的好東西誰不喜歡吃啊!(哪得掂量掂量口袋裡的鈔票)所以,我一般買付大餅油條,或者餈飯糕,用牛皮紙一託,邊吃邊跑,肚子飽了學校也到了,有時跑得慢一點,老遠聽見上課鈴響了,嘴裡快嚼急咽,用百米衝刺的速度,一頭撞進教室,還好,大家還沒坐下:“老師好!”我也混在裡面一鞠躬沒事了,最多吃老師一個白眼。

在我還年輕點的時候,很喜歡回憶一些陳年老芝麻(這毛病到現在也沒改掉)。有次禮拜天,不知怎麼想起香噴噴的餈飯糕來,忽發奇想,對孩子們說:“今天老媽我,做一頓上海名吃給你們嚐嚐,保證吃了這一次還想吃下一次”。說幹就幹,挽挽袖子繫上圍裙,蒸了一盆糯米飯,趁熱用紗布裹起,揉搓成方形長條,這就是餈飯糕的原坯。等涼了揭開紗布,咦?怎麼不像我小時候看到的樣子呢?人家的餈飯糕原坯,在面板上呈長方形,有角有楞,高約二寸寬約三寸,用刀切成一塊塊一指厚的片片。然後放進滾油鍋裡炸成兩面金黃色撈出。二分錢一塊,遞給你時底下還墊一張牛皮紙,(那年代可沒塑膠袋)吃起來外脆裡松還帶點鹹味。好吃極了。

《餈飯糕》朱麗華

我今天做的餈飯糕原坯糟糕透了,沒楞沒角,一鋪塌。兩手夾起來大致成方形,手一拿開,啪!又塌了下來。切的時候更加惱人,糯米黏在刀口上抖都抖不下來。無奈,棄刀一塊塊用手拽,在沾水的手心裡揉搓成型,輕輕放進油鍋。炸好撈出來一看,哈哈!不圓不方,邊緣有凸有凹,賣相有點難看,顏值倒還可以,黃燦燦的,吃起來外面有點硬脆,裡面可不盡人意。老二正是換牙階段,這下倒省事了,那顆晃盪好幾天的虎牙讓餈飯糕黏了下來,倒省下他老爸的功夫了。吃完後想聽聽孩子們評語,嗨!太失面子了:“啊呀!不好吃,不好吃!”另一位的評語更讓我掉價;“炸地瓜幹也比餈飯糕好吃。”面子問題,當然得找點遮羞布咯,:“你們真是老土,吃的就是這個味,這個黏勁,不黏還成不了名吃呢。”老頭在外屋咯咯的笑,那笑聲很不懷好意。

我又氣又慚愧,這餈飯糕到我手裡怎麼就變了樣呢?第二天向老鄉一請教才知道,粢飯糕不能光用糯米,要摻上一大半梗米。奧!原來如此,下回再試試吧,老頭說;“試什麼?別浪費了,還是老老實實燜鍋大米飯吃”,沒錯沒錯!那個年代大米糯米都限量供應,容不得我瞎折騰,擱現在折騰個百八十次也沒問題。問題又來了,人家現在都注重養生,不吃油炸食物了,看來我的手藝無用武之地了。

作者簡介:

朱麗華,78歲,漢,原籍上海,現住址:青島李滄區滄。

《餈飯糕》朱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