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巧果”品味“七夕”這個傳統節日,老蘇州這樣過

自制“巧果”品味“七夕”這個傳統節日,老蘇州這樣過

用紅絲繩將種植的綠豆苗紮成一束,稱為“種生”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作為牛郎織女傳說起源地之一的蘇州,在這傳統的浪漫節日裡,有些什麼習俗呢?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走訪瞭解到,蘇州七夕的習俗豐富多彩,吃巧果、染指甲、乞靈巧、祈種生、送健繩等。8月12日,在姑蘇區雙塔街道百步街社群,一起來體驗老蘇州的七夕習俗。

自制“巧果”甜到心裡,鳳仙花染指甲

七夕時,品嚐時令美食“巧果”是過去蘇州人的一大習俗。巧果其實並不是水果,而是用麵粉或者米粉製作成的油氽點心,民間管這種食物叫“苧結”。吃巧果,寄託的是讓食用者心靈手巧的美好願望。

居民上官星星在家中用餛飩皮油炸成小點心,撒上芝麻,而蘇州人喜歡吃甜的,再放上一點白糖,吃起來一口一個酥脆,“在七夕這個日子裡,讓你甜到心裡。”在蘇州,還有七夕節吃蘭花豆(老蠶豆)的習俗,各家各戶都要分食蠶豆,謂之“咬鬼頭”,表達驅邪的意思。

七夕也被稱為“女兒節”,婦女會藉此展示自己的美貌,所以就有染紅指甲的習俗。相傳,如果染的紅指甲能夠保持到春節還不退色,讓老年人看,可以使他們的眼睛不花。鳳仙花是一種極易種植的花卉,有紅、白兩色。初夏至深秋,次第開放。這種草本小花本不怎麼起眼,卻受到歷朝歷代年輕女子的喜愛。用它來染指甲,可以使自己顯得更加嫵媚靚麗。

“古時染指甲用的塗料不是指甲油,而是用鳳仙花搗成碎末,再加明礬和水做成的,塗在指甲上晾乾,做出來的紅指甲顏色特別鮮豔,而且能保持幾個月不掉色,”居民上官葛彬正用搗好的花敷在指甲上。

丟一根巧針,看看影子到底是什麼樣的?

相傳七夕這天,婦女們都要事針線,誰穿針引線多,就代表誰更聰慧。而浮針則比較有趣,七夕節的前一天晚上,用杯子盛一杯沸水和冷水混合起來的水,放置在中庭,等天明日出之後,在太陽底下晾曬,直到水面慢慢生成一層薄膜,捏一枚小針放在水面上。這時候倒影會呈現出動物或者花草等各種形狀,就預示人會變聰明。如果影子是直的,像一根棒,就預示人會變笨。“今天就讓我丟一根巧針,讓我看看這影子到底是什麼樣的?”居民吳晴笑著說道。

居民孜孜用紅絲繩將種植的綠豆苗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稱為“五生盆”或“生花盆”。“種生求子”是七夕節中舊時的習俗,實際上也是生育信仰之一。

“來,我要扔一根彩繩,讓喜鵲為牛郎織女搭一座橋。”在江南有“七月七、送健繩”的風俗。傳說喜鵲因搭橋讓牛郎織女相會,急需大量繩子,當初為這對情人說媒的老黃牛,想起民間在端午節給小孩手腕拴彩繩以求健康,取名“健繩”的風俗,就發動人們獻繩。於是大家相約在七月初七的前一天晚上,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健繩扔到屋頂或窗臺,讓喜鵲銜去搭橋。 通訊員 陳佳瑤

【來源:揚子晚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