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福鎮2.3萬畝稻田披綠裝

資福鎮2.3萬畝稻田披綠裝

資福鎮2.3萬畝稻田披綠裝

當前時值春耕春播時期,農諺有“春爭日、夏爭時”之說。近日,在資福鎮珊瑚村的田間,插秧機來回穿梭,隨著充滿節奏的“咔嚓”聲,秧苗被整齊地插入田中。快插秧、插好秧,人機齊上陣,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初夏田園畫卷。至目前,資福鎮

23000畝

早稻插秧工作已全部完成。

資福鎮2.3萬畝稻田披綠裝

明亮的稻田,青翠的秧苗,種下一片希望。排列整齊的秧苗迎著風兒輕輕搖擺,展露出勃勃生機,幾個月後,將變成沉甸甸的稻穗。“今年政府大力提倡種植雙季稻,政策方面的力度也很大。我在本村流轉了近

500畝

農田,其中

200畝

用來種植今年推廣的再生稻,準備大幹一場。”正在珊瑚村新稠組開著耕田機忙活的該村種糧大戶喻建文停下來農忙的步伐,告訴記者,“今年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我又新購置了一臺插秧機和一臺耕田機,爭取為國家的糧食增產作貢獻。”

據介紹,再生稻即種一茬收穫兩回的水稻,是水稻種植的一種模式,在中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再生稻頭季水稻收割後,利用稻樁重新發苗、長穗,再收一季,可節約不少人工成本、肥料成本。而且,再生稻兩季總計通常比其一季稻的產量要增加

50%

,對糧食增產有著重要意義。

與此同時,在珊瑚村月陽組的農田裡,已脫貧戶李桂良正和農機手默契配合,很快,一丘田就換上了綠色的“新衣”。記者粗略算了一下,插秧機執行約10分鐘就能插滿一畝田。據介紹,人工每人每天最多能插秧一畝稻田,使用插秧機插秧大大提高了效率。同時,插秧機插秧植株分佈均勻,利於水稻生長,每畝比人工插秧

增產約100公斤到200公斤

。李桂良樂呵呵地告訴記者:“我去年種植了120多畝田,收入有10來萬元,今年擴大到

200畝

,收入肯定會更好。我相信,靠自己的努力,加上政府的好政策,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記者注意到,放到插秧機上的秧苗都是帶著泥一整塊捲起來的,就像捲筒紙一樣。原來,這種“捲筒秧苗”是把在秧床上培育好的秧苗捲起來運輸到稻田裡移栽,不僅大大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而且運輸成本低、存活率高。

據資福鎮分管農業的負責人介紹,今年該鎮早稻種植任務為23000畝,為提高農戶尤其是種糧大戶的積極性,鎮村(社群)除了在農田流轉上提供幫助,還制定了相應的激勵措施,

雙季稻的補貼可達到每畝400元左右

。技術支援上,該鎮黨委政府今年邀請上級專家召開了兩次全鎮種糧大戶會議,對早稻育秧、早稻秧苗移栽大田以及秧苗後期維護管理進行全程指導;同時鎮農辦分成三個指導組,每天到田間地頭進行全程跟蹤和技術指導,建立臺賬。透過全鎮上下的努力、種糧大戶的示範帶動,

該鎮23000畝早稻插秧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

(值班領導:喻波 稽核:蘇健 統籌:劉石江 來源:融媒體記者

龍健玲 陳燕

編輯:宋秀閨)

【來源:這裡是寧鄉】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