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興北營遺址發掘手記

北營遺址位於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店子鎮北營村村北,因被小清河應急防汛工程佔壓,需要進行考古發掘。接到任務的第二天中午,我們就到達了北營村。那是4月9日,下著大雨,氣溫很低。顧不上吃午飯,我們就沿著泥濘的田間小道來到遺址,初步確認佔壓區滿足發掘條件,及時將現場情況向上級負責人做了彙報。返回村子已是下午三點,簡單吃了點東西后,我就立刻開始著手準備申報發掘證照的材料。

博興北營遺址發掘手記

圖 / 北營遺址發掘現場

小清河考古時間緊、任務重,在博興縣博物館的大力支援下,4月10日一早,我們迅速“安營紮寨”,採取前方發掘工地不停、逐步配齊人員和物資的措施,搶抓工期。

首要問題是選定合適的發掘區。為此我和振彪老師、閆西爽等人對遺址被佔壓區進行了復探,僅用兩天多時間就摸清了文化層堆積情況。來不及休整,振彪老師和閆西爽奔赴小清河沿線其他遺址,他們是北營遺址考古發掘得以順利進行的幕後英雄。4月13日我們在遺址發掘區緊張有序的開展起清表、布方和發掘工作。

博興北營遺址發掘手記

圖 / 認真填寫發掘記錄

北營遺址考古隊是一支老中青結合的隊伍,成員既有“50後”又有“00後”,考古的緣分讓大家聚在一起。為了準確揭露遺蹟,反覆刮面,一寸寸劃線,成了我們的考古日常。馬文立和孫柱才兩位老師是我們工地的“寶貝”,他們從事考古30餘年,有時為了清好一座墓葬,在墓坑裡一蹲就是一個上午,還經常幫著隊員解決發掘中的難題,但面對記者的拍照和採訪要求,他們都婉言謝絕,選擇默默為考古事業奉獻著自己一切。白天發掘結束後,還要利用晚上的時間進行資料整理和陶器拼對,以便第二天能夠輕裝上陣,加快發掘進度。

博興北營遺址發掘手記

圖 / 加班修復陶器

鏟不離手,使命所在。我們的隊員克服高溫炎熱、工作強度大等重重困難,團結協作,截至6月13日,共揭露遺址面積800平方米,發掘灰坑120餘座,窯2座,水井1座,溝5條,墓葬19座,基本明確了北營遺址的年代和內涵,圓滿完成了發掘任務。在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的同時,也為小清河應急防汛工程的順利實施創造了條件。

如今,北營遺址考古發掘雖已結束,但為全面、系統瞭解整個遺址的文化內涵、價值和不同時期的聚落佈局,同時也為該遺址的保護提供基礎資料,我和隊員們仍在繼續進行考古勘探,並在田野工作之餘加班加點進行器物拼對和修復,以便早日將這些材料公佈。在我們考古人心中,每一片陶片都是有溫度的,是我們認識過去、感知歷史的“生命個體”。我們有責任,更有義務守護好、利用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

博興北營遺址發掘手記

圖 / 考古勘探

轉載自?山東考古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