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說的真是龍生了九個後代 龍的後代不止九個

“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此話出於明朝人徐應秋的《玉之堂談薈·龍生九子》之中,事實上在明朝之前並沒有“龍生九子”的記載,多是民間口口相傳。

“龍生九子”說的真是龍生了九個後代 龍的後代不止九個

民間雖有龍生九子的說法卻並沒有說龍的“九子”為何物,更何談它們的名字,而這種局面卻被皇帝的好奇心所打破。

據說又一次明孝宗朱佑樘早朝間突然心血來潮問底下的大臣,龍生九子是哪九子?而被問之人是飽讀詩書的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直接把李東陽給問懵了,倉促間根本答不上來,還好這只是皇帝的隨口一問。

“龍生九子”說的真是龍生了九個後代 龍的後代不止九個

下朝之後李東陽左思右想,想便了神話傳說,有向幾位同僚詢問,這在七拼八湊整出了九個龍的“兒子”,但民間傳說中龍的九子卻不止李東陽所拼湊的九個,其中狴犴貔貅等皆不在列,而且傳說中的兇獸饕餮也有是龍九子之一的說法,所以說龍生九子並非是龍生了九個後代,九是個虛數。

而且“九”在我國古代有著特殊的意義,乃是個貴數,要不皇帝都叫“九五之尊”,代表至高無上的地位,龍作為神物固然可用“九”來說,而李東陽只是急於交差,所選出的“九子”並沒有代表性。

“龍生九子”說的真是龍生了九個後代 龍的後代不止九個

明代有許多典籍中都有記載龍有九子是哪九子,但在各部典籍中九子各不相同。都不統一,如此更能說明龍九子並非是龍有九個後代。

此外還有一種方法能夠判別各典籍中說法的正確性,因為龍生九子,各有所好,其中的“各有所好”代表每一種的喜好,其中若有喜好重複者必然是沒有說服力的說法。

比如說一組中同時出現螭吻和饕餮,螭吻和饕餮都喜好吞噬,所以兩者在一組必然矛盾如此不可信。

“龍生九子”說的真是龍生了九個後代 龍的後代不止九個

有比如囚牛喜好音樂,常用在琴頭做裝飾,而蒲牢同樣喜愛音樂,兩者放在一起的說法也不可取,而嘲風和朝天吼有共同的喜好,若同時出現也有矛盾。

除了喜好的不同還有其它方法進行區分,贔屓另一個名字叫霸下,而蚣蝮又被稱為“八夏”,兩者讀音幾乎一樣,這在古代是有避諱的,所以兩種若是同時出現也不可信。

“龍生九子”說的真是龍生了九個後代 龍的後代不止九個

此外還有一種觀點說饕餮乃是四凶之一,不可看作龍九子的說法,總之龍九子一直以來都沒有定論,也絕不是指龍有九個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