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中秦國到底是怎麼來的

縱觀秦國曆史,秦民族從偏僻狹小的西部走出來,一路向東而行,自強不息,不斷擴張自己的領土,最終擊敗東方強國,實現了統一。隨著秦國地域的不斷擴充套件,在不同時期秦人的精神風貌也隨之發生改變。下面我們根據有關史料,對秦國曆史加以梳理,以期為後文秦國文學的研究做鋪墊。

一、秦之始封建國與文化的萌芽與雛形

秦人的先祖彷彿與鳥獸有不解之緣。“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修吞之,生子大業。”

《史記·秦本紀》用充滿傳奇色彩的神話拉開了秦族的歷史序幕。而這並不是個例,史書中不乏這樣的記載,如舜的母親“見大虹”就生了舜,帝嚳的母親在不知不覺中就生了帝嚳。這些在我們今天看來,不過是“只知其母,不只其父”的母系社會所誕生出來的神話罷了。

大秦賦中秦國到底是怎麼來的

秦人的先祖給我們留下的記載不多,我們把其中斷斷續續的傳說和記載連綴起來,秦人先祖的歷史大致是這樣:一隻神鳥飛過,落下了一枚蛋,一位名叫女修的少女吞嚥了這枚蛋,生下了一個男孩,取名為大業。大業娶女華,生子大費。大費生活的時代,大致相當於傳說中的虞舜、大禹時期。大禹治水,大費也跟隨左右。《史記·秦本紀》記載:“帝舜曰:‘諮爾費,贊禹功,其賜爾阜遊,爾後嗣將大出。’”

大秦賦中秦國到底是怎麼來的

也就是從虞舜時期開始,秦人先祖與虞舜有了較為頻繁的聯絡。他們發揮了馴養鳥獸的長處,其中以一位名叫伯益的先祖表現得尤為出色。為了表示嘉獎,舜特意賜給伯益“嬴”姓。至此伯益在虞舜、大禹時代受到重用,甚至出現了大禹去世之前“以天下授益”的情況,但最終伯益沒有接受,最終天下由大禹之子啟繼承。到了夏朝末代國君桀,相傳他虐殺忠臣,苛待百姓,地位岌岌可危。此時秦人的先祖費昌發現了政治機遇,果斷地率領秦族投靠了商湯,進而憑藉自身出色的本領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在整個殷商時期,秦人嬴姓都是顯赫的一族,秦人先祖的榮耀在此刻達到了極致。

但福禍本就相依,商朝隕落,強大的西周王朝由此建立。一朝天子一朝臣,秦人的榮耀不復存在,他們淪落成了西周的奴隸。但其厄運遠不及此。周武王去世後,紂王之子武庚趁亂伐周,秦人的先祖參與了此次叛亂,但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作為懲罰,新繼位的周成王下令秦人西遷。既助紂為虐,又不知悔改,秦人帶著這雙重的罪名踏上了西遷之路。

二秦人西遷與秦國初建

至於這次西遷的結果,總的來說是這樣的:其中一小部分在黃淮流域安定下來,而參與過叛亂的大部分秦人不得不西遷來到周的邊陲之地。在那裡,原有當時秦族的潏作為西疆大臣時所留下來的少部分秦人,他們與西遷的秦人一道,構成了後來建立大一統王朝的秦人祖先。由於周王朝的邊境不斷向西擴充套件,秦人也不斷西遷,最西可至現今甘肅天水附近。

大秦賦中秦國到底是怎麼來的

直到周穆王時代,秦人才迎來了一個小小的機會。秦人先祖造父在陪同周穆王巡狩之時逢有人作亂,危急時刻造父為其駕車,以一日千里的速度長驅歸周,平息了這場戰亂,而造父也因此被封於趙城。秦人因善於養馬的特長被周王室所賞識,到了周孝王時期,秦非子專門為王室養馬,他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不久使秦族獲得了“附庸”的封號。何謂附庸?《禮記·王制》記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

雖然地位不高,但對秦人來說已經不易。長期與西戎雜居具有強烈憂患意識的秦人心裡清楚,附庸稱號的獲得並非周朝統治者的寬厚與仁慈,已然忘卻了秦人“助紂為虐”的歷史,而是殘酷的事實逼迫他們不得不低頭。此時的周王朝已然衰落,他們不僅要小心提防著經濟和軍事實力日趨強大的各個諸侯國,更是受到邊疆少數民族的挑釁和騷擾,在這內憂外患的情境之下,長期與西戎雜居的秦人引起了周王室的注意並得到了重用。秦人抓住了此次機遇,以秦仲為代表的秦人首領在對待周天子的態度上,表現出了更多的恭順。由此他獲得了“大夫”的稱號,並派遣去征討西戎。西戎方面發起了猛烈地進攻,殺死了秦仲,此時秦人已無法憑藉一己之力對抗西戎,周王室在倉促之中調兵遣將,經過一段時間的浴血奮戰,暫時穩定了局勢,秦莊公獲得了“西陲大夫”的稱號。從此,秦的勢力日益增強,終於他們成為了周王室在西北不可或缺的屏障,而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也來到了面前。

大秦賦中秦國到底是怎麼來的

公元前 771 年,西戎犬戎與申侯伐周,這對於早已風雨飄搖的西周王朝而言,無疑是沉重的一擊。而地處邊陲的秦襄公抓住了這百年難遇的機遇,根據自身多次與西戎較量的優勢,幫助周王室平定了此次叛亂。之後,申國的太子宜臼由周王室和大臣們協商後繼位,即周平王,在秦襄公幫助下,新繼位的周平王完成了他的東遷之路。至此,秦人的地位實現了質的飛躍,公元前 770 年,秦襄公受封諸侯,獲得了與東方諸侯國同等的地位,秦國從此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