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識」玉之器文化·第一節六器(禮地的黃琮)

「小知識」玉之器文化·第一節六器(禮地的黃琮)

《說文解字》中解“琮”為:“瑞玉,大八寸,似車釓。”意為琮是一種直徑八寸的禮儀用玉器,外形與古時車輪上插軸的部件相

《考工記》中:“璧琮九寸,諸侯以享天子”“璧琮八寸,以規聘”“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是謂內鎮,宗後守之”。從出土文物來看化是出土玉琮最多的一處。 琮的形制非常多樣,學界分類方法也比較多。常見的分類方法是按節數將琮分為單節琮、雙節琮和多節琮。

新石器時期晚期的良渚文化遺址是迄今為止出土玉琮最多的一處遺址。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的突出特點是表面會以獸面紋或人面紋加以裝飾,這種現象有學者認為是一種圖騰崇拜, 也有學者認為玉琮上的人面紋的原型應為伏羲;這些玉琮多出土於大型墓葬,在巫術盛行的良渚文化時期,地位較高的人應當是巫師;在良渚文化前期,玉琮多位於墓主人的手部,可能是作為手持或手鐲入葬的,良渚文化後期則出現在墓主人的下半身。史前時期是巫術盛行的時期,玉琮可能被作為巫師祭祀時的法器,而玉琮外方內圓的筒狀外形被認為能夠溝通天地。

夏商時期的玉琮數量較少,較具代表性的是商代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琮。該時期的治玉技術相較新石器時期已有了明顯進步,發現的玉琮多經過良好拋光,多為單節琮,表面紋飾簡單。秦代以後出土的玉琮少之又少,琮的功能也在不斷髮生變化。有些先秦時期的玉琮被重新加工,用作香薰爐。我們現在仍然能在一些玉器市場上看到仿古的琮式鐲。

「小知識」玉之器文化·第一節六器(禮地的黃琮)